第五百三十八章 文彦博的请辞 太学生逼宫请愿
小说:北宋纨绔:开局狗头铡,包大人饶命作者:穿云雀字数:3004更新时间 : 2024-05-08 09:34:50
乌飞兔走,转眼已过去半月有余,天气逐渐寒冷,已到了穿戴冬服的时节。
这些天,文彦博一直称病在家。
他听说李公亮写了请罪认错的奏章,还强拉着寇准亲自去卫国府解释后,被气得不轻。
直到十一月初一大朝,他拖不下去带着请辞的奏章上朝后,还在不停地暗骂李寇二人没有风骨。
寇准也就算了,至少没有写什么检讨,李公亮却把他们这些宰辅之臣的脸都丢尽了。
这也算读书人?
如此想着,他心中越发不忿,眼见朝上群臣行礼已毕,他直接出班用洪亮嗓音奏道:
“启奏太后,臣文彦博年老昏聩,精力衰竭,已不克谋国辅政之任,请乞骸骨。”
说完,他终究心中不平,又阴阳怪气地补充了一句:
“朝中有卫国公、王相这等青年英才,足以应对辽夏等虎狼之国。”
“想来朝廷也用不到臣这等老朽之身了。”
王安石虽然已年过不惑,但对宰辅之臣来说,说一句年轻人并不为过,曹斌算是特例。
听他如此言语,潘太后先是愣了一下,随后脸上浮现出一些怒气,先是瞪了一眼领班的曹斌,勉强露出个笑脸安抚道:
“文相老当益壮,怎能说精力不济?何况朝廷也离不得文相公……”
老臣请辞本有三辞三让一说,皇帝若直接同意未免显得太过薄情,有过河拆桥之嫌。
何况朝会上群臣云集,文彦博言语中饱含怨怼,让潘太后面上有点不好看。
文彦博见潘太后还算讲规矩,没有直接允诺自己请辞,心里才稍微舒服了一点,正当他要看曹斌反应时,却见一位侍御史闯进殿中:
“娘娘,诸位相公,不好了,太学生们在皇城外聚集,还,还辱骂王相公与卫国公……”
王安石眉头皱了皱,看了曹斌一眼,转过身来喝问道:
“他们说什么?你直说无妨!”
那御史硬着头皮道:
“太学生们说王相公乃国之大贼,欲掘士人之基,毁立国之本,卫国公不学无术,肆意妄为,他们要求罢黜王相公,严惩卫国公。”
“如今太学生越来越多,已有几百人汇聚皇城外,像是要冲击金殿……”
听到这话,潘太后既惊且怒,喝道:
“还敢冲击金殿?放肆,这是谁指使?”
“来人……”
此时,文彦博眼中已微微露出笑意,见曹斌看过来,他忙正了正表情,严肃道:
“太后,太学生是天下读书人的表率,朝廷的根基,娘娘要妥善处理。”
“若寒了天下士子的心,恐于朝廷不利啊。”
寇准、韩绛等朝臣,也纷纷出言劝说:
“娘娘还请息怒啊,太学关乎朝廷根本与天下士子,不能莽撞行事啊……”
太学是大宋最高等的官办学府,里面除了荫补进去的仕宦子弟,大部分都是各地选拔出来的优秀学子。
朝上通过科举正途入仕的官员有小半读过太学,可见它的分量,说太学生是朝廷的根基并不为过。
见潘太后面现迟疑,李公亮连忙道:
“娘娘,自国子学与太学合并,文枢相曾任首届太学学监,并兼任五经博士多年,在学子中声望颇高,不如请他将太学生们劝回去?”
见诸多文臣都点头认同此议,潘太后皱了皱柳眉,看向文彦博道:
“文卿家,太学生们不明白朝廷大计,还需你去劝导一二,叫他们回去好生读书,不要做亲者痛仇者快之事。”
听到这话,文彦博顿时容光焕发,悄悄看了一眼沉默不语的曹斌,心里带着些满足拱手道:
“娘娘,李相公言过其实了,老朽年迈,已无能任事,正要请辞,譬如人走茶凉,还有何声望?”
“卫国公有调理阴阳,掌握乾坤之能,想必已有万全之策,娘娘何不问策于卫国公?”
文彦博不仅推辞职事,还语带讥讽,把潘太后气呼息一窒,心中大怒。
这次太学生闹事,就是针对曹斌和王安石而来,让他解决不是火上浇油吗?
何况曹斌是武勋出身,天然就被读书人低看一等,文彦博这是看准曹斌难以应对,故意给他难堪。
她正要开口斥责,曹斌却突然开口笑道:
“娘娘不必为难,此事臣来解决就是。”
潘太后看了他一眼有些无语道:
“太学生事关天下士林舆论,你休要任性逞武……”
她身边的庞太妃也有些担忧,如果是打仗或治政,她们倒相信曹斌。
只是这次涉及太学生,只是身份一项就已经把他拒之门外了。这不是有强硬手段就可以解决的。若处理不当,很容易被天下读书人口诛笔伐。
曹斌却浑不在意,对王安石道:
“介甫相公,你不是说太学颇有乱相,需要整顿考核吗?现在就借你准备好的试题一用。”
说着,他又叫来潘豹吩咐道:
“令殿前司禁卫准备五百条藤杖,今次本首辅要亲自考察太学生们的功课。”
“看看他们有没有拿着朝廷的补贴混日子,有没有资格就读太学,入朝谏言!”
大宋朝廷给予太学生的待遇极高,每人每年有十几近二十贯的补贴,不仅能令太学生吃喝无忧,还能让一些节俭的太学生省出一部分钱财补贴家用。
但太学生的表现却不尽如人意,历史上除了少数人有过热血之举,金国打进开封后,大部分太学生竟自荐上门,争做带路党,甚至连金国人都觉得他们无耻。
如此想着,曹斌扫了群臣一眼大义凛然道:
“本爵作为首辅,有义务关心太学生学业,主持太学考课。”
“今日所行主要是考查太学生们的课业,为国家选材,绝不是公报私仇。”
“若有怠慢学业者,轻则笞杖,重则黜回原籍,潘豹,带人随我来……”
上了那么多年的学,他太知道学生畏惧什么了。
见曹斌带人风风火火向外走去,文彦博顿时傻了眼,本以为曹斌这次就算说退太学生,也会被天下大部分读书人敌视,没想到却被他想出这么个理由。
妈的,你当考官,有人能考过才怪?
这时代可不讲什么人权,老师打学生天经地义。
太学生们要遭殃!
如此想着,他连忙拔腿就追了上去。
其余诸臣见状,纷纷跟了上去,道:
“快去看看,别出大事!”
如此说着,却都是一副看热闹不嫌事大的模样,将潘太后与庞太妃看得一愣一愣的,心里相当无语。
不过潘太后也没有阻止,反而让身边的小太监跟了上去,随时汇报宫外情况。
此时皇城正门外,几百太学生汇聚宫门前,为首一人正大声朗读“讨曹王檄文”,历数王安石和曹斌的罪过。
“檄文”中指责最多的就是王安石改革科举的举措,也夹杂着变法给百姓造成的危害。
太学生们见很多百姓赶过来围观,甚至三司两院的低级官吏也走出宫门看热闹,心里越加激愤。
为首太学生瞥见李清照也在宫内官吏的人群中,并惊讶得看着自己,嘴角微微一翘,心里既是怨愤又是得意。
恨她因为贪恋权势离开自己,不过她的靠山今日就要声名狼藉,遗臭万年了,而自己将成为仕林英豪……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4xiaoshuo.org。4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4xiaoshuo.org
这些天,文彦博一直称病在家。
他听说李公亮写了请罪认错的奏章,还强拉着寇准亲自去卫国府解释后,被气得不轻。
直到十一月初一大朝,他拖不下去带着请辞的奏章上朝后,还在不停地暗骂李寇二人没有风骨。
寇准也就算了,至少没有写什么检讨,李公亮却把他们这些宰辅之臣的脸都丢尽了。
这也算读书人?
如此想着,他心中越发不忿,眼见朝上群臣行礼已毕,他直接出班用洪亮嗓音奏道:
“启奏太后,臣文彦博年老昏聩,精力衰竭,已不克谋国辅政之任,请乞骸骨。”
说完,他终究心中不平,又阴阳怪气地补充了一句:
“朝中有卫国公、王相这等青年英才,足以应对辽夏等虎狼之国。”
“想来朝廷也用不到臣这等老朽之身了。”
王安石虽然已年过不惑,但对宰辅之臣来说,说一句年轻人并不为过,曹斌算是特例。
听他如此言语,潘太后先是愣了一下,随后脸上浮现出一些怒气,先是瞪了一眼领班的曹斌,勉强露出个笑脸安抚道:
“文相老当益壮,怎能说精力不济?何况朝廷也离不得文相公……”
老臣请辞本有三辞三让一说,皇帝若直接同意未免显得太过薄情,有过河拆桥之嫌。
何况朝会上群臣云集,文彦博言语中饱含怨怼,让潘太后面上有点不好看。
文彦博见潘太后还算讲规矩,没有直接允诺自己请辞,心里才稍微舒服了一点,正当他要看曹斌反应时,却见一位侍御史闯进殿中:
“娘娘,诸位相公,不好了,太学生们在皇城外聚集,还,还辱骂王相公与卫国公……”
王安石眉头皱了皱,看了曹斌一眼,转过身来喝问道:
“他们说什么?你直说无妨!”
那御史硬着头皮道:
“太学生们说王相公乃国之大贼,欲掘士人之基,毁立国之本,卫国公不学无术,肆意妄为,他们要求罢黜王相公,严惩卫国公。”
“如今太学生越来越多,已有几百人汇聚皇城外,像是要冲击金殿……”
听到这话,潘太后既惊且怒,喝道:
“还敢冲击金殿?放肆,这是谁指使?”
“来人……”
此时,文彦博眼中已微微露出笑意,见曹斌看过来,他忙正了正表情,严肃道:
“太后,太学生是天下读书人的表率,朝廷的根基,娘娘要妥善处理。”
“若寒了天下士子的心,恐于朝廷不利啊。”
寇准、韩绛等朝臣,也纷纷出言劝说:
“娘娘还请息怒啊,太学关乎朝廷根本与天下士子,不能莽撞行事啊……”
太学是大宋最高等的官办学府,里面除了荫补进去的仕宦子弟,大部分都是各地选拔出来的优秀学子。
朝上通过科举正途入仕的官员有小半读过太学,可见它的分量,说太学生是朝廷的根基并不为过。
见潘太后面现迟疑,李公亮连忙道:
“娘娘,自国子学与太学合并,文枢相曾任首届太学学监,并兼任五经博士多年,在学子中声望颇高,不如请他将太学生们劝回去?”
见诸多文臣都点头认同此议,潘太后皱了皱柳眉,看向文彦博道:
“文卿家,太学生们不明白朝廷大计,还需你去劝导一二,叫他们回去好生读书,不要做亲者痛仇者快之事。”
听到这话,文彦博顿时容光焕发,悄悄看了一眼沉默不语的曹斌,心里带着些满足拱手道:
“娘娘,李相公言过其实了,老朽年迈,已无能任事,正要请辞,譬如人走茶凉,还有何声望?”
“卫国公有调理阴阳,掌握乾坤之能,想必已有万全之策,娘娘何不问策于卫国公?”
文彦博不仅推辞职事,还语带讥讽,把潘太后气呼息一窒,心中大怒。
这次太学生闹事,就是针对曹斌和王安石而来,让他解决不是火上浇油吗?
何况曹斌是武勋出身,天然就被读书人低看一等,文彦博这是看准曹斌难以应对,故意给他难堪。
她正要开口斥责,曹斌却突然开口笑道:
“娘娘不必为难,此事臣来解决就是。”
潘太后看了他一眼有些无语道:
“太学生事关天下士林舆论,你休要任性逞武……”
她身边的庞太妃也有些担忧,如果是打仗或治政,她们倒相信曹斌。
只是这次涉及太学生,只是身份一项就已经把他拒之门外了。这不是有强硬手段就可以解决的。若处理不当,很容易被天下读书人口诛笔伐。
曹斌却浑不在意,对王安石道:
“介甫相公,你不是说太学颇有乱相,需要整顿考核吗?现在就借你准备好的试题一用。”
说着,他又叫来潘豹吩咐道:
“令殿前司禁卫准备五百条藤杖,今次本首辅要亲自考察太学生们的功课。”
“看看他们有没有拿着朝廷的补贴混日子,有没有资格就读太学,入朝谏言!”
大宋朝廷给予太学生的待遇极高,每人每年有十几近二十贯的补贴,不仅能令太学生吃喝无忧,还能让一些节俭的太学生省出一部分钱财补贴家用。
但太学生的表现却不尽如人意,历史上除了少数人有过热血之举,金国打进开封后,大部分太学生竟自荐上门,争做带路党,甚至连金国人都觉得他们无耻。
如此想着,曹斌扫了群臣一眼大义凛然道:
“本爵作为首辅,有义务关心太学生学业,主持太学考课。”
“今日所行主要是考查太学生们的课业,为国家选材,绝不是公报私仇。”
“若有怠慢学业者,轻则笞杖,重则黜回原籍,潘豹,带人随我来……”
上了那么多年的学,他太知道学生畏惧什么了。
见曹斌带人风风火火向外走去,文彦博顿时傻了眼,本以为曹斌这次就算说退太学生,也会被天下大部分读书人敌视,没想到却被他想出这么个理由。
妈的,你当考官,有人能考过才怪?
这时代可不讲什么人权,老师打学生天经地义。
太学生们要遭殃!
如此想着,他连忙拔腿就追了上去。
其余诸臣见状,纷纷跟了上去,道:
“快去看看,别出大事!”
如此说着,却都是一副看热闹不嫌事大的模样,将潘太后与庞太妃看得一愣一愣的,心里相当无语。
不过潘太后也没有阻止,反而让身边的小太监跟了上去,随时汇报宫外情况。
此时皇城正门外,几百太学生汇聚宫门前,为首一人正大声朗读“讨曹王檄文”,历数王安石和曹斌的罪过。
“檄文”中指责最多的就是王安石改革科举的举措,也夹杂着变法给百姓造成的危害。
太学生们见很多百姓赶过来围观,甚至三司两院的低级官吏也走出宫门看热闹,心里越加激愤。
为首太学生瞥见李清照也在宫内官吏的人群中,并惊讶得看着自己,嘴角微微一翘,心里既是怨愤又是得意。
恨她因为贪恋权势离开自己,不过她的靠山今日就要声名狼藉,遗臭万年了,而自己将成为仕林英豪……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4xiaoshuo.org。4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4xiaoshuo.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