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35 天命有移
小说:北朝帝业作者:衣冠正伦字数:3410更新时间 : 2023-12-20 18:36:38
「尔等自作主张,欲陷我死!」
襄阳军营地中,梁王萧詧怒视着尹德毅等几人,一脸的气急败坏。
跪在帐中请罪的几人也都满脸惶恐惊悸,唯独参军尹德毅却是神色泰然,当听到梁王的斥骂声后,更是沉声说道:「主上以为臣等不做此事,主上便可安生于人间?前者附于魏,或言是为求存自保,但今主动引寇攻灭己国,主上能无疚乎?如今魏国内斗,李伯山师悬于外,去向无定,我正可聚引江陵士众据城逐之,使其进退失据……」
「前者贼廷君臣俱处城中,江陵三日即破,今我主从弱旅客师,敢作狂念攻伐魏国胜师?」
萧詧听到尹德毅这么说,更是一脸忿恨的说道:「我乃魏国朝廷亲封之梁王,如今贼廷既破,我便是社稷当然之选……」
「主上此念太愚!若是魏国别者来攻,或恐江陵局势不稳,尚有倚重主上之处。但李伯山久处荆襄,威震江汉,又何必仰主上虚名来安此境士民?」
尹德毅听到梁王这么说后,又长叹说道。
梁王一时间有些词穷,但很快又戟指其人道:「你此计又有何巧妙……」
帐内主属之间尚未争论出个是非,这会儿帐外又有将领匆匆入帐道:「启禀主上,大事不妙!魏兵突然大举围营……」
襄阳军营垒外,梁士彦率领数营人马将此营垒团团包围,然后才着员往其辕门前向内喊话,要让梁王速速将尹德毅等造谣滋事诸员速速交出。
梁王迫于无奈,只能亲自将尹德毅等犯事几人押到营门前,在将此几员交付梁士彦之后,梁王又上前一步拉住梁士彦马辔低声道:「此皆尹德毅等诸员贪功忘义、自作主张,绝非我意!恳请梁开府、恳请开府一定要将此意表于大将军,相知情长,我又怎会作此诬蔑中伤?我自于营中设宴,大将军若肯谅解,则入营相谈尽欢,若不肯谅,我自待罪营中,听凭处断。」
梁士彦闻言后只是略一颔首,旋即便亲将几人押赴中军大帐,而他所带来的甲士们却并没有离开襄阳军的营垒,仍是保持着包围的态势。
中军大帐中,随着驻城魏军将调查得来的认证物证排列开来,尹德毅等几人自是无从狡辩,对他们的罪行也只能供认不讳。
其他几名襄阳臣属连连叩首饶命,而那尹德毅却仍瞪眼道:「李大将军入国岂是宾友来访?某等作此言论又有何冤枉!公欲自白也很简单,奉我主公入城得嗣梁家法统,公则自率魏兵回归汉水以东,自此以后梁国世为友邦、永无相悖!若然,某死又何惜?若不然,某何罪之有!」
李泰听到这一番话,忍不住便冷笑起来:「梁家国业,岂骤失于此时?萧氏老翁,毁国奉佛,以身饲贼,既贪且愚,已是人间笑柄,待其身后,宗枝相残,家国不安,非我施庇,梁王岂得周全?
前言诸事,尹某何在?但得一事壮烈,今日免于相见。今者大厦已倾,竟来自饰社稷直臣,岂不可笑?况且所计只是摇舌惑众、欲使江陵民生再起波折,无胆丑类,九死难赎!」
说完这话后,他便摆摆手,示意将这几名造谣惑众之人拖出去斩首示众。
这时候,梁士彦又在一旁入前将梁王所言汇报给李泰。
李泰在听完这一番话后稍作沉吟,然后便对梁士彦说道:「去告梁王,彼此深情积来不易,若就因诸小事而胡乱浪费着实太可惜。梁家德衰,遂失其国,这并不是梁王一人的罪过,也无谓为此自伤过甚。
梁世虽然不存,但无论王孙又或黔首,与其追缅逝者,不如思谋来日。病树随倒,万木更新,但若纠缠不去,只能一并腐朽!」
历史上的西魏压根就没有要对山南地区用心经略的打算,尤其在针对江陵的时候,更是完全抱
着一个侵略者的心态,打砸劫掠无所不用其极。也就是长江太长,他们收不走,否则就连长江也得卷起来打包带走,绝不留给江陵。
当然,他们还是给江陵留了点东西,那就是萧詧这一干被强行从襄阳搬迁到江陵的西梁君臣们,成为了他们分化和抵挡那些南梁遗民与后来南陈师旅的工具人。
如今的李泰费尽心机才将江陵的元气保留下来,当然不是为的转手送给他人。而且荆襄是他用心经营的大本营,也根本不必像历史上的宇文泰霸权一样需要西梁这么一个工具人。
说的更现实一点,凭他如今在荆襄之间的威望和人事积累,梁王萧詧除了出身这一点还略有可观,别的那是给他提鞋都不配,他又何必扶植出来一个全无价值的西梁傀儡?
所以在江陵被攻克后,抛开下游那些幺蛾子后续不说,起码在这荆襄之间,南梁的统治便算是寿终正寝、彻底结束了。
交情是交情,利弊是利弊,李泰从不否认他和梁王之间的交情,正如他也一直感怀宇文泰的知遇和提携之恩,但事业上的规划有分歧,最终就只能分道扬镳。
可要是未来他们在家庭生活等各个方面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李泰也一定会尽力帮忙。这是他作为一个正常人,而非满怀戾气的权力动物为人做事的一点准则。
梁士彦在听完李泰的交代后便告退行出,再返回襄阳军大营中,望着眼巴巴等待的梁王萧詧,将大将军的话一字不落的转述给梁王。
听完这话后,梁王眼中原本还有的些许微光顿时黯淡下去,他张张嘴,口中却发不出任何的声音,身躯摇摇晃晃,直接跌坐席中,过了好一会儿才捂住脸庞、嚎啕大哭起来。
李泰眼下暂时是无暇安慰梁王,虽然传播谣言的首犯已经枭首,但所造成的恶劣影响也已经形成,而且已经渐渐影响到江陵局面的问题。
最近几日,江津附近甚至有民众直接抱木入江,希望能够泅渡逃脱。但是如今正值岁末寒冬时节,江水冰冷刺骨,人在入水之后就会快速失温,还想进行长距离的泅渡,简直就是在自寻死路。
但即便如此,仍有民众受到谣言的惊吓而投江,由此也可见侯景之乱给南梁民众造成的伤害,让他们宁死都不愿再经历一次!
面对这一情况,李泰也有些束手无策,索性问计群众,希望能有一个妥善的解决方法,使得江陵民情重新平复下来。
然而诸军将领对此也都没有什么好的计策进献,感受过印刷传播威力的刘广德倒是发放传单之类的构想,但是文字讯息的传播在时下终究还是有其局限性,而且如果没有一个好的辟谣角度增强说服力,到最后估计也只是无用功。
正在一筹莫展之际,在关押俘虏战犯的营地中却收集到一条看起来比较可行的策略。
献策的是南梁前郢州刺史陆法和,进言荆州曾有故谚,荆州洲数满百,当有天子出。之前便曾有江陵人士凭此进言,劝告萧绎在江陵称帝、勿赴建康。如今可以在江陵城外,当着群众的面再举行一次受降仪式,让江陵士民们亲眼见证梁帝萧绎不能承担天命,只能拱手送于李大将军。
所谓的天命云云,李泰自然不怎么信,哪怕再怎么气运加持,终究还是得自己勤奋肯干,在正确的道路上不懈奋斗。但这陆法和的进策,也算是用魔法打败魔法了,而且李泰也并不介意给自己增添一些神圣性。
于是很快一场精心排演的大戏便在江陵城北上演,这一天阳光明媚,萧绎等被关押良久的江陵群臣全都素缟奉表出城请降。在江陵城内外,多有士民聚集于此观礼。
李泰并其麾下众将们在营门前受降,他今日身穿着威风凛凛的明光铠,在阳光的照耀下本就熠熠生辉,当梁帝萧绎的降书递交到他
手上的时候,周身上下更是如沐金光,甲衣光芒大盛,整个人都为耀眼的光华所笼罩。
这自然只是简单的光影反射运用,许多分散在营门周边的甲兵用铜镜折射光线所致,但落在周遭观礼的士民们眼中,则无异于神迹一般,口中纷纷发出惊呼:「大将军当真神人也!」
这场受降典礼举行完毕后,各种配合的宣传也开始进行起来,在江陵士民的亲眼见证之下,越来越多的人相信因为李大将军仁义无双,所以荆州一地积攒千年的天命王气自亡国之君萧绎身上转移到了李大将军身上!
很快城内各种杂声便逐渐消失,民众们的情绪恢复了平稳,甚至还隐隐有些兴奋起来。他们固然不是什么喜新厌旧之人,但谁又不希望统治庇护他们的乃是一位仁义又勇猛的强人?李大将军虽然入治不久,但其仁勇形象却已经在江陵士民心目中树立起来了。
而就在一场舆情风波刚刚平定之后,又有来自关中西魏朝廷的使者抵达了江陵,开始试图恢复与李泰之间的联络。
(看完记得收藏书签方便下次阅读!)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4xiaoshuo.org。4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4xiaoshuo.org
襄阳军营地中,梁王萧詧怒视着尹德毅等几人,一脸的气急败坏。
跪在帐中请罪的几人也都满脸惶恐惊悸,唯独参军尹德毅却是神色泰然,当听到梁王的斥骂声后,更是沉声说道:「主上以为臣等不做此事,主上便可安生于人间?前者附于魏,或言是为求存自保,但今主动引寇攻灭己国,主上能无疚乎?如今魏国内斗,李伯山师悬于外,去向无定,我正可聚引江陵士众据城逐之,使其进退失据……」
「前者贼廷君臣俱处城中,江陵三日即破,今我主从弱旅客师,敢作狂念攻伐魏国胜师?」
萧詧听到尹德毅这么说,更是一脸忿恨的说道:「我乃魏国朝廷亲封之梁王,如今贼廷既破,我便是社稷当然之选……」
「主上此念太愚!若是魏国别者来攻,或恐江陵局势不稳,尚有倚重主上之处。但李伯山久处荆襄,威震江汉,又何必仰主上虚名来安此境士民?」
尹德毅听到梁王这么说后,又长叹说道。
梁王一时间有些词穷,但很快又戟指其人道:「你此计又有何巧妙……」
帐内主属之间尚未争论出个是非,这会儿帐外又有将领匆匆入帐道:「启禀主上,大事不妙!魏兵突然大举围营……」
襄阳军营垒外,梁士彦率领数营人马将此营垒团团包围,然后才着员往其辕门前向内喊话,要让梁王速速将尹德毅等造谣滋事诸员速速交出。
梁王迫于无奈,只能亲自将尹德毅等犯事几人押到营门前,在将此几员交付梁士彦之后,梁王又上前一步拉住梁士彦马辔低声道:「此皆尹德毅等诸员贪功忘义、自作主张,绝非我意!恳请梁开府、恳请开府一定要将此意表于大将军,相知情长,我又怎会作此诬蔑中伤?我自于营中设宴,大将军若肯谅解,则入营相谈尽欢,若不肯谅,我自待罪营中,听凭处断。」
梁士彦闻言后只是略一颔首,旋即便亲将几人押赴中军大帐,而他所带来的甲士们却并没有离开襄阳军的营垒,仍是保持着包围的态势。
中军大帐中,随着驻城魏军将调查得来的认证物证排列开来,尹德毅等几人自是无从狡辩,对他们的罪行也只能供认不讳。
其他几名襄阳臣属连连叩首饶命,而那尹德毅却仍瞪眼道:「李大将军入国岂是宾友来访?某等作此言论又有何冤枉!公欲自白也很简单,奉我主公入城得嗣梁家法统,公则自率魏兵回归汉水以东,自此以后梁国世为友邦、永无相悖!若然,某死又何惜?若不然,某何罪之有!」
李泰听到这一番话,忍不住便冷笑起来:「梁家国业,岂骤失于此时?萧氏老翁,毁国奉佛,以身饲贼,既贪且愚,已是人间笑柄,待其身后,宗枝相残,家国不安,非我施庇,梁王岂得周全?
前言诸事,尹某何在?但得一事壮烈,今日免于相见。今者大厦已倾,竟来自饰社稷直臣,岂不可笑?况且所计只是摇舌惑众、欲使江陵民生再起波折,无胆丑类,九死难赎!」
说完这话后,他便摆摆手,示意将这几名造谣惑众之人拖出去斩首示众。
这时候,梁士彦又在一旁入前将梁王所言汇报给李泰。
李泰在听完这一番话后稍作沉吟,然后便对梁士彦说道:「去告梁王,彼此深情积来不易,若就因诸小事而胡乱浪费着实太可惜。梁家德衰,遂失其国,这并不是梁王一人的罪过,也无谓为此自伤过甚。
梁世虽然不存,但无论王孙又或黔首,与其追缅逝者,不如思谋来日。病树随倒,万木更新,但若纠缠不去,只能一并腐朽!」
历史上的西魏压根就没有要对山南地区用心经略的打算,尤其在针对江陵的时候,更是完全抱
着一个侵略者的心态,打砸劫掠无所不用其极。也就是长江太长,他们收不走,否则就连长江也得卷起来打包带走,绝不留给江陵。
当然,他们还是给江陵留了点东西,那就是萧詧这一干被强行从襄阳搬迁到江陵的西梁君臣们,成为了他们分化和抵挡那些南梁遗民与后来南陈师旅的工具人。
如今的李泰费尽心机才将江陵的元气保留下来,当然不是为的转手送给他人。而且荆襄是他用心经营的大本营,也根本不必像历史上的宇文泰霸权一样需要西梁这么一个工具人。
说的更现实一点,凭他如今在荆襄之间的威望和人事积累,梁王萧詧除了出身这一点还略有可观,别的那是给他提鞋都不配,他又何必扶植出来一个全无价值的西梁傀儡?
所以在江陵被攻克后,抛开下游那些幺蛾子后续不说,起码在这荆襄之间,南梁的统治便算是寿终正寝、彻底结束了。
交情是交情,利弊是利弊,李泰从不否认他和梁王之间的交情,正如他也一直感怀宇文泰的知遇和提携之恩,但事业上的规划有分歧,最终就只能分道扬镳。
可要是未来他们在家庭生活等各个方面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李泰也一定会尽力帮忙。这是他作为一个正常人,而非满怀戾气的权力动物为人做事的一点准则。
梁士彦在听完李泰的交代后便告退行出,再返回襄阳军大营中,望着眼巴巴等待的梁王萧詧,将大将军的话一字不落的转述给梁王。
听完这话后,梁王眼中原本还有的些许微光顿时黯淡下去,他张张嘴,口中却发不出任何的声音,身躯摇摇晃晃,直接跌坐席中,过了好一会儿才捂住脸庞、嚎啕大哭起来。
李泰眼下暂时是无暇安慰梁王,虽然传播谣言的首犯已经枭首,但所造成的恶劣影响也已经形成,而且已经渐渐影响到江陵局面的问题。
最近几日,江津附近甚至有民众直接抱木入江,希望能够泅渡逃脱。但是如今正值岁末寒冬时节,江水冰冷刺骨,人在入水之后就会快速失温,还想进行长距离的泅渡,简直就是在自寻死路。
但即便如此,仍有民众受到谣言的惊吓而投江,由此也可见侯景之乱给南梁民众造成的伤害,让他们宁死都不愿再经历一次!
面对这一情况,李泰也有些束手无策,索性问计群众,希望能有一个妥善的解决方法,使得江陵民情重新平复下来。
然而诸军将领对此也都没有什么好的计策进献,感受过印刷传播威力的刘广德倒是发放传单之类的构想,但是文字讯息的传播在时下终究还是有其局限性,而且如果没有一个好的辟谣角度增强说服力,到最后估计也只是无用功。
正在一筹莫展之际,在关押俘虏战犯的营地中却收集到一条看起来比较可行的策略。
献策的是南梁前郢州刺史陆法和,进言荆州曾有故谚,荆州洲数满百,当有天子出。之前便曾有江陵人士凭此进言,劝告萧绎在江陵称帝、勿赴建康。如今可以在江陵城外,当着群众的面再举行一次受降仪式,让江陵士民们亲眼见证梁帝萧绎不能承担天命,只能拱手送于李大将军。
所谓的天命云云,李泰自然不怎么信,哪怕再怎么气运加持,终究还是得自己勤奋肯干,在正确的道路上不懈奋斗。但这陆法和的进策,也算是用魔法打败魔法了,而且李泰也并不介意给自己增添一些神圣性。
于是很快一场精心排演的大戏便在江陵城北上演,这一天阳光明媚,萧绎等被关押良久的江陵群臣全都素缟奉表出城请降。在江陵城内外,多有士民聚集于此观礼。
李泰并其麾下众将们在营门前受降,他今日身穿着威风凛凛的明光铠,在阳光的照耀下本就熠熠生辉,当梁帝萧绎的降书递交到他
手上的时候,周身上下更是如沐金光,甲衣光芒大盛,整个人都为耀眼的光华所笼罩。
这自然只是简单的光影反射运用,许多分散在营门周边的甲兵用铜镜折射光线所致,但落在周遭观礼的士民们眼中,则无异于神迹一般,口中纷纷发出惊呼:「大将军当真神人也!」
这场受降典礼举行完毕后,各种配合的宣传也开始进行起来,在江陵士民的亲眼见证之下,越来越多的人相信因为李大将军仁义无双,所以荆州一地积攒千年的天命王气自亡国之君萧绎身上转移到了李大将军身上!
很快城内各种杂声便逐渐消失,民众们的情绪恢复了平稳,甚至还隐隐有些兴奋起来。他们固然不是什么喜新厌旧之人,但谁又不希望统治庇护他们的乃是一位仁义又勇猛的强人?李大将军虽然入治不久,但其仁勇形象却已经在江陵士民心目中树立起来了。
而就在一场舆情风波刚刚平定之后,又有来自关中西魏朝廷的使者抵达了江陵,开始试图恢复与李泰之间的联络。
(看完记得收藏书签方便下次阅读!)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4xiaoshuo.org。4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4xiaoshuo.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