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小说网 > 走进不科学 > 第八百零三章 只能是你
加入书架推荐本书

第八百零三章 只能是你

小说:走进不科学作者:新手钓鱼人字数:5506更新时间 : 2024-03-22 00:49:32
    “......”

    此时此刻。

    面对一脸卧了个槽的徐云,潘院士的语气却骤然变得严肃了起来:

    “小徐,别看委员会的阵势很大,杨老他们可不是无底线为你来捧场的。”

    “倘若到时候你的答辩表现平庸......你应该能猜到会有什么后果——我不是指学术领域,而是指舆论层面的后果。”

    徐云原本还在为名单内容而惊讶呢,听闻此言后整个人顿时一凛。

    的确。

    这个名单阵容对于徐云...或者任何一位硕士研究生来说都堪称惊喜,是一件足以吹嘘一辈子的经历。

    但另一方面。

    这种大佬阵容并不单纯是一件好事儿,巅峰阵容代表的另一个含义,就是徐云必须要拿出配套阵容的表现。

    毕竟.....

    从纸面能力上来看,这个评审委员会评院士都绰绰有余了。

    五人中的杨老自不必多言,华人物理学史上迄今为止的最高峰,他的争议主要停留在行为选择层次,单论能力即便是黑子也难以质疑。

    某种意义上来说。

    一个人能够拿出来被人黑,这说明他本身就有被黑的价值——要么是能力,要么是流量,要么二者皆有,总之绝不可能二者皆无。

    除了杨老之外。

    剩下的王老和周光召都是两弹一星功勋,副本里徐云还和他们的青春版...或者说中年版有过交集。

    周绍平则是华夏高能物理的第二代拓路者,在赵忠尧王淦昌等人开路之后,便是周绍平他们一直在扛着华夏高能物理界一步步的前进。

    至于剩下的那位薛其坤院士,徐云更是闻名已久。

    如今的薛其坤院士是南方科技大学第三任校长,说实话,也不知道是不是南科大自带的buff,它的每任校长都多多少少坐的不太安稳。

    例如南科大的第一任校长是原科大校长朱清时,科大学子公认的科大之耻,量子佛学的提出者。

    当时朱清时提出了“6+3+1”模式对南科大进行招生,即录取综合成绩的考量方式为“高考占60%,自主测试占30%,高中平时成绩占10%”。

    虽然没有完全脱离高考,但也算脱离了“一考定终身”的框架。

    然后....

    南科大首批招录的45位学生中,有4个中途退学,4个学分不够暂缓毕业,成功毕业的只有37人,只有两人被牛津大学和伦敦大学录取.....

    接着南科大计系一大半人在搞演化计算,计算机图形学,数据库,编译,软件工程方向研究的老师几乎没有,并且几乎每个组都有几个搞视觉的课题方便水论文,堪称乌烟瘴气。

    等朱清时退位后,陈十一上位。

    陈十一先生的科研水准要比朱清时高很多,但他一上位后就开始彻底推翻了南科大原本的招生方案,实行“2十2”的模式。

    也就是本科生先进行两年的通识教育,大三开始再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

    结果这样和【国际接轨】了五年不到,南科大的校长又换人了,换成了现在的薛其坤院士.....

    所以很多南科大的学生都把陈十一院士视为了招安派,认为他是带着招安任务来的,改变了南科大自主招生的规则后就甩甩袖子走人了。

    现任校长...也就是薛其坤院士则主张的是本土化的办学,做出了诸如晚会期间挂红灯笼、春节贴春联之类的操作。

    这让很多接受了“国际化”教育的学校领导还有毕业校友感觉很膈应,因此薛其坤院士在南方科技大学校长的位置上也颇有争议。

    但另一方面。

    薛其坤院士在学术领域的造诣却无人可以质疑,他是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的发现者,第一个获得巴克利奖的中国人。

    徐云上辈子在写的时候就不止一次的提到过他——在塞林格靠多粒子纠缠态获得诺奖后,潘院士已经基本没了靠同方向获得诺奖的可能,有机会获得诺奖的国内成果只剩下了两个。

    一个是王贻芳院士的中微子混合角,另一个就是薛其坤的反常霍尔效应。

    其实以上两者都是标准的诺奖级别成果,但它们又并不存在断层式的获奖优势,因此在眼下这种国际形势之下,想要获得诺奖难度很高。

    毕竟理科诺奖可不像抹黑华夏就能拿到手的诺贝尔文学奖,理科诺奖至今依旧是学术界的最高峰,一次获奖就足以让华夏的理科圈层在各方面发生巨大的变动。

    视线再回归现实。

    以上这五位大佬要么隐退要么业务繁忙,平日里能凑齐两位都算是少见了,遑论五人齐聚评审一位硕士的毕业答辩。

    这种情况下,整件事必然会被舆论报道发酵。

    如果徐云表现一般,那么可以预见到时候必然会有诸如【太子】、【x二代】、【造神】之类的帽子扣上来。

    当然了。

    凡事都有两面性,有风险自然就会有收获。

    如果到时候徐云能够拿出个足够有质量的表现....那么这个阵容反而会成为徐云的助力。

    “.......”

    随后潘院士看了眼徐云,有些感慨的说道:

    “小徐,其实在知道这个消息的时候,我是想要先和你通个气的。”

    “毕竟答辩的核心人物是你,在没有询问过你个人意见的情况下就把你推到风口浪尖,说实话有点不公平。”

    “当时我还问了个问题...哦,刚好就是你和姜主任说的那句话。”

    “姜主任?”

    徐云微微一愣,但很快便明白了潘院士的意思:

    “.....那句【为什么是我】?”

    潘院士语点了点头,眼中浮现出了一丝追忆:

    “没错,当时我就问了杨老和王老,为什么要把你架到这种高度。”

    “然后....王老给了我一个很简洁的回答。”

    说罢。

    潘院士转头看向了徐云,表情严肃,一字一顿的说道:

    “在当初的发布会结束之后,这个结果就已经注定了,所以这不是为什么的问题,而是因为能被推出来的人选....只能是小徐。”

    只能是你。

    这四个字如同惊雷般在徐云脑海中轰然炸响,尽管他脸上的表情没有太大变化,但内心早已掀起了惊涛骇浪。

    徐云没想到王老居然会这样评价自己,某种意义上来理解,这句话其实代表了某些群体对自己的看法。

    但很快,徐云的心中又复现出了些许释然。

    是啊......

    其实这一切从当初的发布会...不,从当初的孤点粒子被发现之后,就已经被注定了.....

    纵观如今华夏科研圈,有哪个同龄人在知名度上能和徐云相比?

    玩梗上他有啾啾啾的社死人设,学术上他有孤点粒子和梅森素数无穷性的验证成果,商业上他有吡虫啉杀虫剂和易安菌除口臭牙膏.....

    不夸张的说,徐云如今的知名度甚至已经有些接近【权威】的层次了。

    虽然不至于振臂一呼应者云集那么夸张,但假如现在徐云公开发表一篇论文说自己证明了强哥德巴赫猜想,至少会有很多人认真的去阅读验算论文内容,而不是想也不想的直接否定成民科或者扯淡。

    这种情况下。

    无论徐云个人愿意与否,他都已经被架了起来,很多人都将他视做了华夏新生代科研人员的代表——不管徐云个人是否愿意。

    这种情况下。

    杨老他们对待徐云自然也不会像当初那样温和:

    这种‘刁难’其实从暗物质发布会的时候就开始了,当初周绍平选定了徐云作为助手,其实也是一次考验。

    后来徐云通过了周绍平的考验,于是周绍平当着无数观众的面亲自给徐云当了回垫脚石,让徐云硬生生在世人面前露了一次脸。

    还是那句话。

    无论是华夏这个国家还是国家的科研圈,永远都不会存在以个体为表现的救世主,但是每一代人当中,必须要有那么一位或者两位的执旗手。

    他们是标杆,引导后人前进。

    同时也是标靶,注定要遭受无数枪林弹雨的集火。

    第一代的执旗手是赵忠尧和王淦昌等人,他们开创了华夏物理学的先河,建立了华夏近代物理体系,让华夏后人有书可念。

    第二代执旗手是周绍平和章公定,他们冒着封锁不断丰满着华夏物理学界的基石,保证了基础知识的准确性。

    第三代执旗手则是潘院士、薛其坤、王贻芳等人,他们的使命就是在国际上尽可能的为华夏获得荣誉,缩短顶尖课题与国际的差距。

    他们也是如今这个时代的主力,真正的中坚力量。

    第四代执旗手则是如今35-45岁的那批中青年人才,这部分的代表有陆朝阳、杜灵杰等等。

    而杨老他们如今对徐云给予的期望便是.....成为第五代、甚至跨龄成为第四代的执旗手!

    徐云与陆朝阳等人差了足足十多岁,想要让徐云能够追赶上去,唯一的方法就是不断让徐云磨砺蜕变。

    所以杨老他们不惜以百岁之躯成立了这个评委会,徐云如果能成功,那他们就愿意用自己的名望来为徐云堆砌起一座高台!

    “......”

    想通了这些之后,徐云心中的情绪愈发复杂了起来。

    徐云同样不认为自己是救世主,但重生与光环两个奇异事件都发生在他身上之后,他对于自己的使命或者说期待肯定是要与常人有所不同的。

    因此.....

    有些事既然无可避免,那么就只能迎难而上了......

    毕竟.....自己可是221厂的人呢。

    与此同时,看着表情复杂的徐云,坐在他对面的潘院士又开口说道:

    “当然了,小徐,这事情你也不必太过紧张。”

    “毕竟这终究只是个硕士答辩,比当初发布会直播的容错率还是要高很多的。”

    “如果实在不行,你拿出一篇中等质量的答辩论文也没什么问题,只要比普通硕士的质量高一些就行了,所以你别太钻死胡同里去......”

    “我明白的,老师。”

    潘院士话没说完,徐云便笑着打断了他:

    “您放心吧,我心里有数,实在不行我就拿孤点粒子的衍生成果水一水呗。”

    “孤点粒子这玩意儿终究是暗物质,哪怕是衍生成果也能上个《Science》子刊了,况且论文到时候我还得过您手呢,不是吗?”

    潘院士思索片刻,最终点了点头。

    也是。

    徐云手上可是有孤点粒子这个大杀器兜底,实在不行拿相关成果混一混就好了——至于被说吃老本啥的....这种事儿压根不存在,人家威腾靠着弦论都不知道水了他喵多少论文了......

    看着一脸放心的潘院士,徐云的嘴角却隐隐翘起了一个弧度。

    我愚蠢...咳咳,聪慧的老师哟,你恐怕不知道我手上有哪些究极外挂.....

    如果是普通评审委员会,徐云估摸着真就拿孤点粒子混一混了,毕竟硕士答辩也就那样。

    但如今杨老他们搭建了这么舞台,不来点刺激的东西似乎就有点对不起这几位大佬了。

    当然了。

    这个度还是要把握的。

    如果拿出的是可以直接获得诺奖的成果,那么爽确实爽,但潘院士和赵政国他俩估摸着就得郁闷了——毕竟他俩还指望着用孤点粒子拿今年诺奖呢。

    要是今年诺奖被徐云搞出的大新闻抢走,一来未免太过离奇,二来潘院士二人想要拿诺奖就有点难了。

    因此徐云要在保证自己的论文不会抢走潘赵二人诺奖的前提下,又能搞出个大新闻。

    随后徐云脑海飞快的思索了一遍,很快做出了决定。

    既然如此.....

    就选那个吧......

    “对了,小徐。”

    随后潘院士又想到了什么,对徐云说道:

    “除了答辩委员会之外,我还有一件事要和你说一下。”

    “不过你放心,不是什么麻烦事儿,和你的公司有关。”

    徐云顿时一愣:

    “公司?”

    “嗯,就是华盾生科的那个蟑螂药。”

    潘院士抬起下巴朝窗外的某个方位努了努,解释道:

    “当初你那社死发布会结束后科院不是帮你讨了些赔偿么,之前田院长那边联系我了,你们产品出口欧盟的许可证下来了。”

    “换而言之....你们可以去那几家外企的大本营抢他们生意...咳咳,错了,是杀小强了。”

    .......

    注:

    mR复刻《永乐大典》和答辩的情节结束后应该就会完本了,这个月应该写不完,大概下个月初吧,然后其他内容后续会在番外更新。

    完本后我会先做个内窥镜手术,恢复期刚好可以用来做手指针灸,针灸完准备两万块钱到淄博、齐齐哈尔、开封三个地方玩一圈,再坐一趟长江游轮到蓉城,在蓉城暂住半个月外加准备新书,存稿一段时间就发布。

    这个笔名是2021年3月22发布的《手册》第一章,《手册》被举报完本后四天就开了这本,到现在整整更新了三年.....

    也不知道两万块够不够穷游一个月,长江游轮听说高楼层体验才好,但升一层要加500,这玩意儿真贵啊......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4xiaoshuo.org。4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4xiaoshuo.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