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两百二十九章 举告(下)
小说:穿越初唐从上吊开始作者:狂风徐徐字数:2595更新时间 : 2023-08-01 12:33:34
对于长孙无忌身后这个中年人,李世民一点印象都没有,但他敏锐的发现,虽然大舅兄面色肃穆,但嘴角眼中却透出了几不可辨的喜色。
“拜见陛下,拜见秦王。”
李渊抬抬手,“辅机何事觐见?”
长孙无忌看了眼身边的中年人,正色道:“此人突从长安至仁智宫,声称有大事启禀陛下,臣不敢停歇,即刻带至御前。”
这种话,傻子都不信,随随便便来个人,长孙无忌就敢将人带到李渊面前?
李渊也懒得想这种小事,“说!”
中年人拜服在地,“太子意欲谋反,草民偶尔探知,疾驰而至……”
“不说真假,你是何人?”秦王打断道:“何以知晓东宫密谋?”
“在下杜凤举,京兆杜氏南曲旁支。”杜凤举回道:“草民于长安外长乐坡处,窥见东宫属官运送铠甲、军械……”
李渊一边听着,一边忍不住打量着李世民,不经意间眉头微蹙,京兆杜氏南曲,杜如晦、杜淹均是天策府属官,前者更是二郎的心腹谋士。
李世民越来越觉得诡异,偶尔窥见……所以就跑来密报太子谋反了?
往好里想,这是意欲攀附,从龙之功;往坏里想,这是构陷太子。
好吧,虽然之前已经有桥公山举告太子谋反了,这位杜凤举火上添油,看上去已经是证据确凿,但实际上却留出了令人浮想联翩的留白。
果然,李渊也并不相信杜凤举的这番话,径直问道:“何人指使?”
杜凤举坦然道:“草民窥见铠甲,后询叔父执礼公,才赶赴仁智宫,以防有变。”
李渊嘴角微撇,看向了长孙无忌,杜凤举没有去找堂兄杜如晦,却找到了长孙无忌……李渊很清楚这位在二郎手下充当着一个什么样的角色。
李渊想起两年前李善曾经对长孙无忌的评价,此人阴诡。
果然是留在长安的杜淹,李世民在心里反复桥公山、杜凤举连接不断的举告太子谋反,这件事太诡异了,自己并没有任何动作,顶多只是防御而已……封伦、杜淹在长安到底在做什么?
李渊的视线再次投在了李世民的身上,杜凤举的举告,让他不得不考虑一个问题,会不会是二郎出手构陷?
毕竟二郎这一次随驾避暑仁智宫,除了唐俭、宇文士及等要留守处理朝政的重臣之外,其他大部分的人都带来了,特别是天策府属官,全都带来了……只有记室参军杜淹留在了长安。
而偏偏是杜淹的侄儿跑来举告太子谋反,李渊也渐渐有一种颇为诡异的感觉……秦王一脉、东宫门下,同时来举告太子谋反。
似乎只要自己一声令下,就能废太子,让秦王入主东宫……但身为上位者的李渊,那种天然的警惕性再次攀上心头。
是的,我是想废太子,我是想易储,但这不是二郎用这种阴诡手段的原因。
说白了,借用后世的一句台词,朕给你的,才是你的,朕不给你,你不能抢!
殿内安静了片刻后,李渊的视线重新落在了杜凤举身上,“长安可有异动?”
“草民不知。”杜凤举吞吞吐吐的说:“不过坊间有童子传唱……”
童谣在古代,是有独特地位的,很多时候被视为征兆,最典型的就是后汉末年,洛阳童子传唱“千里草,何青青。十日卜,不得生”,这是喻董卓凌国后又败亡。
很难说这种童谣到底是提前出现的,还是后人杜撰的,但当权者对这种近乎于谶言的童谣都很重视。
就在十年前,或者七八年前,或者更早一些,或者略晚一点,也有类似的童谣,是一首《桃李章》。
桃李子,得天下。皇后绕扬州,宛转花园里。勿浪语,谁道许。
民间也有如“杨花落,李花开”类似的传言,反正李善刚刚穿越而来的时候就已经听说了……不过那时候洛阳虎牢之战已经落幕,很难说这种传言的来源。
李渊面如寒霜,声音略有些低沉,“念来听听。”
“房陵王,十八载,归黄泉,子嗣绝。”
李渊第一时间转头看向了儿子,而李世民的视线也在第一时间投向了父亲,父子俩的视线在空中汇集,交换了个眼神。
所谓的房陵王指的自然是李渊的表侄,李世民的表兄,前隋太子杨勇,这位倒霉的太子坐镇东宫正是十八年。
杨广在仁寿宫登基后,第一件事就是赐死已经被降为长宁郡公的大哥杨勇,之后杨勇九个儿子,无一善终,子嗣断绝。
李世民微微摇头,李渊微微颔首,他心知肚明,这应该不是二郎放出来的。
如今的局势其实已经比较明朗了,他日秦王入主东宫,太子李建成被废后……是生是死不好说,但至少子嗣应该不会断绝,毕竟与原时空不同,李世民不是通过政变的方式登上皇位的。
就是李世民心狠手辣如隋炀帝杨广,也没有必要在这时候放出这种风声……就算是杨广,也是在杨坚病逝之后,才对杨勇及其子嗣动手的。
李渊心想,这应该是大郎自己放出来自保的。
而李世民却在心里琢磨,或许这是大哥自己放出来……作为起兵谋逆的借口的。
没办法啊,一旦被废,自己身死,而且子嗣都要被斩尽杀绝……所以我只能无奈举兵了。
“父亲,还是先遣派信使去京兆,召任国公、萧国公率兵护驾。”李世民抓住最关键的一个点,不管发生了什么事,只要刘弘基、张平高带兵抵达凤凰谷,那就能处于不败之地。
李渊点头答应,吩咐宫人传召中书令杨恭仁,中书舍人崔信,在这种关键时刻,不需要门下用印,但中书省这边是要留档的。
长孙无忌是有些懵懂的,他并不知道在杜凤举之前,被杜凤举作为证据举告的桥公山正站在殿角落处,用颇为佩服的视线打量着他。
秦王果然了得,安排了不止一批人手,先有举告,后有人证。
而李世民打量着长孙无忌的视线却带着狐疑,他现在很确定是封伦、杜淹在搞东搞西,但不确定长孙无忌在其中充当什么样的角色……是因为这位大舅兄等不及了吗?
但即使等不及,也应该与我商议,由我来做决定!
片刻后,中书令杨恭仁与中书舍人崔信均脸色微变,迅速铺开纸张,崔信挥笔拟诏,就在这时候,第三波到了。
宫人疾步入内,禀报道:“陛下,东宫太子洗马魏征请见。”
(本章完)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4xiaoshuo.org。4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4xiaoshuo.org
“拜见陛下,拜见秦王。”
李渊抬抬手,“辅机何事觐见?”
长孙无忌看了眼身边的中年人,正色道:“此人突从长安至仁智宫,声称有大事启禀陛下,臣不敢停歇,即刻带至御前。”
这种话,傻子都不信,随随便便来个人,长孙无忌就敢将人带到李渊面前?
李渊也懒得想这种小事,“说!”
中年人拜服在地,“太子意欲谋反,草民偶尔探知,疾驰而至……”
“不说真假,你是何人?”秦王打断道:“何以知晓东宫密谋?”
“在下杜凤举,京兆杜氏南曲旁支。”杜凤举回道:“草民于长安外长乐坡处,窥见东宫属官运送铠甲、军械……”
李渊一边听着,一边忍不住打量着李世民,不经意间眉头微蹙,京兆杜氏南曲,杜如晦、杜淹均是天策府属官,前者更是二郎的心腹谋士。
李世民越来越觉得诡异,偶尔窥见……所以就跑来密报太子谋反了?
往好里想,这是意欲攀附,从龙之功;往坏里想,这是构陷太子。
好吧,虽然之前已经有桥公山举告太子谋反了,这位杜凤举火上添油,看上去已经是证据确凿,但实际上却留出了令人浮想联翩的留白。
果然,李渊也并不相信杜凤举的这番话,径直问道:“何人指使?”
杜凤举坦然道:“草民窥见铠甲,后询叔父执礼公,才赶赴仁智宫,以防有变。”
李渊嘴角微撇,看向了长孙无忌,杜凤举没有去找堂兄杜如晦,却找到了长孙无忌……李渊很清楚这位在二郎手下充当着一个什么样的角色。
李渊想起两年前李善曾经对长孙无忌的评价,此人阴诡。
果然是留在长安的杜淹,李世民在心里反复桥公山、杜凤举连接不断的举告太子谋反,这件事太诡异了,自己并没有任何动作,顶多只是防御而已……封伦、杜淹在长安到底在做什么?
李渊的视线再次投在了李世民的身上,杜凤举的举告,让他不得不考虑一个问题,会不会是二郎出手构陷?
毕竟二郎这一次随驾避暑仁智宫,除了唐俭、宇文士及等要留守处理朝政的重臣之外,其他大部分的人都带来了,特别是天策府属官,全都带来了……只有记室参军杜淹留在了长安。
而偏偏是杜淹的侄儿跑来举告太子谋反,李渊也渐渐有一种颇为诡异的感觉……秦王一脉、东宫门下,同时来举告太子谋反。
似乎只要自己一声令下,就能废太子,让秦王入主东宫……但身为上位者的李渊,那种天然的警惕性再次攀上心头。
是的,我是想废太子,我是想易储,但这不是二郎用这种阴诡手段的原因。
说白了,借用后世的一句台词,朕给你的,才是你的,朕不给你,你不能抢!
殿内安静了片刻后,李渊的视线重新落在了杜凤举身上,“长安可有异动?”
“草民不知。”杜凤举吞吞吐吐的说:“不过坊间有童子传唱……”
童谣在古代,是有独特地位的,很多时候被视为征兆,最典型的就是后汉末年,洛阳童子传唱“千里草,何青青。十日卜,不得生”,这是喻董卓凌国后又败亡。
很难说这种童谣到底是提前出现的,还是后人杜撰的,但当权者对这种近乎于谶言的童谣都很重视。
就在十年前,或者七八年前,或者更早一些,或者略晚一点,也有类似的童谣,是一首《桃李章》。
桃李子,得天下。皇后绕扬州,宛转花园里。勿浪语,谁道许。
民间也有如“杨花落,李花开”类似的传言,反正李善刚刚穿越而来的时候就已经听说了……不过那时候洛阳虎牢之战已经落幕,很难说这种传言的来源。
李渊面如寒霜,声音略有些低沉,“念来听听。”
“房陵王,十八载,归黄泉,子嗣绝。”
李渊第一时间转头看向了儿子,而李世民的视线也在第一时间投向了父亲,父子俩的视线在空中汇集,交换了个眼神。
所谓的房陵王指的自然是李渊的表侄,李世民的表兄,前隋太子杨勇,这位倒霉的太子坐镇东宫正是十八年。
杨广在仁寿宫登基后,第一件事就是赐死已经被降为长宁郡公的大哥杨勇,之后杨勇九个儿子,无一善终,子嗣断绝。
李世民微微摇头,李渊微微颔首,他心知肚明,这应该不是二郎放出来的。
如今的局势其实已经比较明朗了,他日秦王入主东宫,太子李建成被废后……是生是死不好说,但至少子嗣应该不会断绝,毕竟与原时空不同,李世民不是通过政变的方式登上皇位的。
就是李世民心狠手辣如隋炀帝杨广,也没有必要在这时候放出这种风声……就算是杨广,也是在杨坚病逝之后,才对杨勇及其子嗣动手的。
李渊心想,这应该是大郎自己放出来自保的。
而李世民却在心里琢磨,或许这是大哥自己放出来……作为起兵谋逆的借口的。
没办法啊,一旦被废,自己身死,而且子嗣都要被斩尽杀绝……所以我只能无奈举兵了。
“父亲,还是先遣派信使去京兆,召任国公、萧国公率兵护驾。”李世民抓住最关键的一个点,不管发生了什么事,只要刘弘基、张平高带兵抵达凤凰谷,那就能处于不败之地。
李渊点头答应,吩咐宫人传召中书令杨恭仁,中书舍人崔信,在这种关键时刻,不需要门下用印,但中书省这边是要留档的。
长孙无忌是有些懵懂的,他并不知道在杜凤举之前,被杜凤举作为证据举告的桥公山正站在殿角落处,用颇为佩服的视线打量着他。
秦王果然了得,安排了不止一批人手,先有举告,后有人证。
而李世民打量着长孙无忌的视线却带着狐疑,他现在很确定是封伦、杜淹在搞东搞西,但不确定长孙无忌在其中充当什么样的角色……是因为这位大舅兄等不及了吗?
但即使等不及,也应该与我商议,由我来做决定!
片刻后,中书令杨恭仁与中书舍人崔信均脸色微变,迅速铺开纸张,崔信挥笔拟诏,就在这时候,第三波到了。
宫人疾步入内,禀报道:“陛下,东宫太子洗马魏征请见。”
(本章完)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4xiaoshuo.org。4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4xiaoshuo.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