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八章 最后一战(上)
小说:穿越初唐从上吊开始作者:狂风徐徐字数:2770更新时间 : 2022-10-22 15:09:13
武德七年,六月六日,代州军出雁门关。
六月七日,大唐邯郸王李善率残卒死战于顾集镇外,恰六千唐骑分东西两路疾驰来援,汗旗坠地,大汗逃窜,突厥大溃。
身披五创的邯郸郡王亲率骑兵衔尾追击,于当日黄昏,在云州境内再次大破突厥,斩首数千,血流成河。
六月八日,唐骑继续向北追击,连破数军,压至长城一线。
六月九日,大战再起,五千唐骑与万余突厥正面交锋,一时间僵持不下。
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张士贵率一千骑兵抵达了战场。
山顶上,张士贵放下望远镜,迟疑道:“是苏定方?”
这是个简单的判断,因为有李善在,军中主将必为苏定方。
一旁的阚棱挠了挠下巴上的浓密胡子,“苏定方精通兵法,但他是出身山东……应该不识云州地理山势吧?”
“或是宜阳县公建言……”阚棱接过望远镜细看,“也有可能是马邑的何流、张仲坚之辈……他们久居朔、云二州,熟知地理。”
张士贵也不再多说,只在心中盘算,一千唐骑在什么时候投入战场,投入到战场什么区域才能发挥出最大的作用。
昨日张士贵率一千唐骑北上,但直到今日才抵达预定的合军地点,打探后得知,唐军主力昨日已经开战数次,张士贵只能继续往北,一直到抵达长城边才觉得不对。
虽然现在的长城已经起不到庇护的作用,但在长城内和长城外交战,对双方来说,意义都是不一样的,没有完备的后勤,几乎算得上孤军深入,唐军是不太可能出长城,攻入草原的。
张士贵沿着长城一路往西而去,终于抵达了战场附近,他亲自率数人打探军情,李善留给他的望远镜起到了关键作用,也让他清晰的观察战局。
虽然黄沙滚滚,虽然距离比较远,但通过骑兵的走向、冲阵、避让以及旗帜,张士贵很快发现,局势僵持,但利于唐军。
突厥军依长城而守,西侧勉强展开队列,大部分兵力位于后方和东侧,颉利可汗实在怕了唐军……或者说实在是怕了李善,怕这个疯子不管不顾又来一出直取中枢的好戏。
而唐军分为三军,两军左右冲阵,奋勇杀敌,中军竖起大旗,蓄势待发,时而轮换,时而进逼。
最关键的是战场的选择。
东侧有延绵山脉,虽然不算太高,但对骑兵交锋来说,并不适合,西侧更有一条宽阔的大河,那是苍头河,河宽数十步,河水激荡,令人止步,而北侧虽然残破但却高大的长城拦住了突厥的退路。
换句话说,唐军选择了一个最适合自己,同时也最大限度削弱对手优势的战场。
唐军可以肆无忌惮,从容不迫的轮换冲阵,突厥轻骑在这方面完全无法和装备精良的唐骑相抗衡,东侧还稍微好一点,毕竟地势开阔,但西侧……苍头河边,突厥既拦不住精骑的突击,也没办法以骑术相避。
战争的本质就是如此,最大限度的发挥自己的长处,最大限度限制对方的优势,使胜利的天平向自己一方倾斜。
张士贵低低呢喃了几声,他有点疑惑……自百年前阿史那一族兴起,突厥取代柔然,长城再也不是庇护中原的围墙,处处残破,颉利可汗为什么在大败之余还如此死撑,为什么不越过长城,一旦进了草原,唐军很大可能不会贸然追击。
此时此刻,中军之内,这几日一直面目狰狞,杀气溢于言表的李善似乎恢复了平日的温和,笑着赞道:“若非三郎,纵然定方兄也难为之。”
看似温和,但却如同一柄染血长箭,半截入鞘,半截展露锋芒,扎眼的很。
李楷微微点头,“张三郎谋划得当,怀仁择人得法。”
就像阚棱猜测的那样,苏定方纵有名将之姿,但毕竟对云州不熟悉,是曾经久居云州的张仲坚建言,才顺利或运气的将颉利可汗堵在了这个狭长的地带。
说起来简单,但实际上并不容易。
前日大败而逃后,颉利可汗并没有放弃,他在苦思之后选择了一个地点,一个最可能让他聚集兵力的地点……不携大军而归,如何能维持自己在草原上的地位?
从朔州到五原郡,有无数条道路,其中有一条路位于云州西北侧,左云县城西北方向百里处,残破的长城有一道宽数里的缺口……这条路没有什么特别,但却是通往五原郡速度最快的一条路,而这个缺口是必经之处。
颉利可汗决定在这儿召集兵力,因为他知道四散奔逃的突厥骑兵大部分很可能会选择这条路,因为云州西侧的苍头河长达数百里,又没有桥梁,难以飞渡。
也正是这个原因,熟知地理的张仲坚才提出了这个方案。
六月八日,扫荡游骑的苏定方率唐军突然急袭长城缺口,正在整军的颉利可汗虽然有所防备,但薛万彻、薛万均兄弟勇不可当,狂冲勐打,突厥骑兵习惯性的展开队列应敌……早有准备的苏定方顺势由东向西,将突厥军逼向西侧,将其半封锁在长城、苍头河附近的狭长地带中。
现在的局势是,长城缺口虽然距离不远,但颉利可汗不敢随意撤兵……虽然缺口宽达数里,但一旦撤兵,唐骑追击而来,很可能导致一场大溃败。
事实上,背靠长城的颉利可汗并不是不能脱身,长城缺口几乎处处都是,只是缺口不大而已,而数日之内,第三次重竖汗旗的颉利可汗如何肯弃军而走呢?
更别说麾下都是阿史那一族的嫡系,一旦弃军,就算自己回到五原郡,再也无法和突利可汗一争高下了。
看着薛万均在西侧杀得痛快淋漓,杀得突厥兵弃马跳河,李善有点手痒,不自觉的趋马向前……但身边的王君昊、郭朴一左一右抢过来,带住战马。
这位邯郸郡王数次不顾生死,奋勇冲锋,如今军中士气大振,隐隐有强军之相,但身边的王君昊、李楷数次胆战心惊,冷汗不断……就在昨日,李善冲阵之际,坐骑被射杀导致落马,要不是郭朴,说不定就要亡于阵中了。
所以昨日夜间,王君昊亲自在军中挑选勇士,主要以代州本地人和迁居至代州的府兵为主,再补充苏定方、李楷身边亲卫,重组亲卫队。
“怀仁放心,颉利必不会遁走。”一旁的李楷劝道。
李善勉强笑了笑,在心里盘算……要不要穷追到底,虽然恨之入骨,恨不得将颉利可汗千刀万剐,但一方面要考虑到大局,总不能让突利可汗如此轻易的上位,另一方面唐军追击数百里之远,临近草原,粮草、军械补充很难,难以久战,若是伤亡太重,只怕得不偿失。
顾集镇内三千人的性命是性命,而眼前的唐军士卒的性命同样是性命。
就在这时候,隐隐有号角声传来,苏定方神色一凛,亲自登高而望,视线之内,数十突厥斥候狂驰而来,在他们身后,千余唐军自东侧席卷而来。
苏定方登时大喜,高声传令,中军向东,战局在张士贵抵达之后出现了不可逆的转变。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4xiaoshuo.org。4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4xiaoshuo.org
六月七日,大唐邯郸王李善率残卒死战于顾集镇外,恰六千唐骑分东西两路疾驰来援,汗旗坠地,大汗逃窜,突厥大溃。
身披五创的邯郸郡王亲率骑兵衔尾追击,于当日黄昏,在云州境内再次大破突厥,斩首数千,血流成河。
六月八日,唐骑继续向北追击,连破数军,压至长城一线。
六月九日,大战再起,五千唐骑与万余突厥正面交锋,一时间僵持不下。
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张士贵率一千骑兵抵达了战场。
山顶上,张士贵放下望远镜,迟疑道:“是苏定方?”
这是个简单的判断,因为有李善在,军中主将必为苏定方。
一旁的阚棱挠了挠下巴上的浓密胡子,“苏定方精通兵法,但他是出身山东……应该不识云州地理山势吧?”
“或是宜阳县公建言……”阚棱接过望远镜细看,“也有可能是马邑的何流、张仲坚之辈……他们久居朔、云二州,熟知地理。”
张士贵也不再多说,只在心中盘算,一千唐骑在什么时候投入战场,投入到战场什么区域才能发挥出最大的作用。
昨日张士贵率一千唐骑北上,但直到今日才抵达预定的合军地点,打探后得知,唐军主力昨日已经开战数次,张士贵只能继续往北,一直到抵达长城边才觉得不对。
虽然现在的长城已经起不到庇护的作用,但在长城内和长城外交战,对双方来说,意义都是不一样的,没有完备的后勤,几乎算得上孤军深入,唐军是不太可能出长城,攻入草原的。
张士贵沿着长城一路往西而去,终于抵达了战场附近,他亲自率数人打探军情,李善留给他的望远镜起到了关键作用,也让他清晰的观察战局。
虽然黄沙滚滚,虽然距离比较远,但通过骑兵的走向、冲阵、避让以及旗帜,张士贵很快发现,局势僵持,但利于唐军。
突厥军依长城而守,西侧勉强展开队列,大部分兵力位于后方和东侧,颉利可汗实在怕了唐军……或者说实在是怕了李善,怕这个疯子不管不顾又来一出直取中枢的好戏。
而唐军分为三军,两军左右冲阵,奋勇杀敌,中军竖起大旗,蓄势待发,时而轮换,时而进逼。
最关键的是战场的选择。
东侧有延绵山脉,虽然不算太高,但对骑兵交锋来说,并不适合,西侧更有一条宽阔的大河,那是苍头河,河宽数十步,河水激荡,令人止步,而北侧虽然残破但却高大的长城拦住了突厥的退路。
换句话说,唐军选择了一个最适合自己,同时也最大限度削弱对手优势的战场。
唐军可以肆无忌惮,从容不迫的轮换冲阵,突厥轻骑在这方面完全无法和装备精良的唐骑相抗衡,东侧还稍微好一点,毕竟地势开阔,但西侧……苍头河边,突厥既拦不住精骑的突击,也没办法以骑术相避。
战争的本质就是如此,最大限度的发挥自己的长处,最大限度限制对方的优势,使胜利的天平向自己一方倾斜。
张士贵低低呢喃了几声,他有点疑惑……自百年前阿史那一族兴起,突厥取代柔然,长城再也不是庇护中原的围墙,处处残破,颉利可汗为什么在大败之余还如此死撑,为什么不越过长城,一旦进了草原,唐军很大可能不会贸然追击。
此时此刻,中军之内,这几日一直面目狰狞,杀气溢于言表的李善似乎恢复了平日的温和,笑着赞道:“若非三郎,纵然定方兄也难为之。”
看似温和,但却如同一柄染血长箭,半截入鞘,半截展露锋芒,扎眼的很。
李楷微微点头,“张三郎谋划得当,怀仁择人得法。”
就像阚棱猜测的那样,苏定方纵有名将之姿,但毕竟对云州不熟悉,是曾经久居云州的张仲坚建言,才顺利或运气的将颉利可汗堵在了这个狭长的地带。
说起来简单,但实际上并不容易。
前日大败而逃后,颉利可汗并没有放弃,他在苦思之后选择了一个地点,一个最可能让他聚集兵力的地点……不携大军而归,如何能维持自己在草原上的地位?
从朔州到五原郡,有无数条道路,其中有一条路位于云州西北侧,左云县城西北方向百里处,残破的长城有一道宽数里的缺口……这条路没有什么特别,但却是通往五原郡速度最快的一条路,而这个缺口是必经之处。
颉利可汗决定在这儿召集兵力,因为他知道四散奔逃的突厥骑兵大部分很可能会选择这条路,因为云州西侧的苍头河长达数百里,又没有桥梁,难以飞渡。
也正是这个原因,熟知地理的张仲坚才提出了这个方案。
六月八日,扫荡游骑的苏定方率唐军突然急袭长城缺口,正在整军的颉利可汗虽然有所防备,但薛万彻、薛万均兄弟勇不可当,狂冲勐打,突厥骑兵习惯性的展开队列应敌……早有准备的苏定方顺势由东向西,将突厥军逼向西侧,将其半封锁在长城、苍头河附近的狭长地带中。
现在的局势是,长城缺口虽然距离不远,但颉利可汗不敢随意撤兵……虽然缺口宽达数里,但一旦撤兵,唐骑追击而来,很可能导致一场大溃败。
事实上,背靠长城的颉利可汗并不是不能脱身,长城缺口几乎处处都是,只是缺口不大而已,而数日之内,第三次重竖汗旗的颉利可汗如何肯弃军而走呢?
更别说麾下都是阿史那一族的嫡系,一旦弃军,就算自己回到五原郡,再也无法和突利可汗一争高下了。
看着薛万均在西侧杀得痛快淋漓,杀得突厥兵弃马跳河,李善有点手痒,不自觉的趋马向前……但身边的王君昊、郭朴一左一右抢过来,带住战马。
这位邯郸郡王数次不顾生死,奋勇冲锋,如今军中士气大振,隐隐有强军之相,但身边的王君昊、李楷数次胆战心惊,冷汗不断……就在昨日,李善冲阵之际,坐骑被射杀导致落马,要不是郭朴,说不定就要亡于阵中了。
所以昨日夜间,王君昊亲自在军中挑选勇士,主要以代州本地人和迁居至代州的府兵为主,再补充苏定方、李楷身边亲卫,重组亲卫队。
“怀仁放心,颉利必不会遁走。”一旁的李楷劝道。
李善勉强笑了笑,在心里盘算……要不要穷追到底,虽然恨之入骨,恨不得将颉利可汗千刀万剐,但一方面要考虑到大局,总不能让突利可汗如此轻易的上位,另一方面唐军追击数百里之远,临近草原,粮草、军械补充很难,难以久战,若是伤亡太重,只怕得不偿失。
顾集镇内三千人的性命是性命,而眼前的唐军士卒的性命同样是性命。
就在这时候,隐隐有号角声传来,苏定方神色一凛,亲自登高而望,视线之内,数十突厥斥候狂驰而来,在他们身后,千余唐军自东侧席卷而来。
苏定方登时大喜,高声传令,中军向东,战局在张士贵抵达之后出现了不可逆的转变。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4xiaoshuo.org。4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4xiaoshuo.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