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小说网 > 外科教父 > 749章 疯狂地爱上CNS
加入书架推荐本书

749章 疯狂地爱上CNS

小说:外科教父作者:海与夏字数:4824更新时间 : 2023-09-12 23:37:14
    杨平的论文成功发表在《科学》期刊,夏院长又开始忙起来。

    作为院长,他要当好人才的服务员,做服务员不是喊口号就行,需要行动起来。

    他到处跑,往南都医大跑,往省厅跑,还往各个老同学家里跑,这几天成果颇丰,把杨平的博士提前毕业、主任医师职称和教授职称已经基本落实,只等走程序。

    博导也已经八九不离十,毕竟那么多篇医学顶级期刊论文,加上《科学》期刊这篇超级重量的论文,作为临床医生,弄个博导还是有把握。

    但是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就没这么好申请,现在杰青每年全国只有300个名额,覆盖67个细分科学门类,8个大门类,摊到医学这个大门类也就30——40多个名额。

    杰青是国内仅次于两院院士的高端人才,是评价青年学者创新潜力与学术水平的权威标尺,竞争非常激烈,现在50岁以下的院士几乎全部曾经获得过杰青资助,说它是通往院士的台阶一点也不为过。

    今年南都医大只有3个推荐名额,其中两个名额已经定下来,这两人是南都医大引进的留学欧美的青年学者,引进的时候已经承诺推荐国家杰青,所以这两个名额不可能再动。

    还有一个名额,杨平需要和别人竞争,竞争对手也是一位优秀的青年才俊,才38岁,已经发表两篇CNS,这位青年才俊也是南都医大一位副校长的女婿,所以此事南都医大的饶校长非常为难。

    最后这个推荐名额,只能二选一。

    究竟选谁?硬性条件符合的情况下,只能到时候开会大家投票。

    这几天的奔波也让夏院长略显疲态,年纪大了,精力总是差那么一点。

    比如说打篮球,往年以夏院长的为首的“领导队”总是生龙活虎,可以跟年轻人一较高下,今年明显力不从心,连个奖杯都没有。

    夏院长一个人在办公室喝茶,来回踱步,韩主任敲门,他急切地将韩主任迎进来。

    两人坐下,夏院长大致介绍自己这些天跑动的成果,有喜也有忧。

    现在最担忧的是杰青,其实也不是说一定要今年申请,晚一两年也可以,但是夏院长不可能放弃争取,他已经决定,能早不能晚,现在已经符合条件,为什么要推迟。

    “其它都已经基本落实,现在杰青不好办,南都医大只剩一个名额,估计要二抢一,小杨的竞争对手是丁副校长的女婿关汝言,这个年轻人也非常了不起,从德国留学归来,已经发表两篇CNS,回国后曾经主持过五个国家级科研项目,发表SCI论文32篇。”夏院长忧心忡忡。

    韩主任也听说个这个年轻人,从账面上看,此人的科研成绩远远超过杨平,杨平现在手上也只有一个项目是国家级项目,其他项目都只能算自筹经费的项目。

    “能不能脱离南都医大,从我们医院单独申请?”韩主任建议。

    因为一个单位只有3个名额,如果去抢这个名额,明显把握不大,杨平的账面数据明显没有这个年轻人好看,如果可以脱离南都医大,以三博医院为单位来申请,就不用抢这个推荐名额。

    夏院长摇摇头:“只能走这个途径,我们还不具备推荐实力,只能加入南都系作为一个整体来参与竞争。”

    那就只能去抢这个名额,自然科学基金非常看中申请人的研究基础和积累,什么是研究基础,你既往的课题有多少,分别什么级别。

    从这一点比较,杨平明显存在劣势,但是从另一个角度,不到三十岁的年龄,能够有这样的成就已经非常了得。

    “老苏那边你去过没有?他什么意见?”韩主任关切地问。

    夏院长说:“已经跟老苏碰面,他的意见和我一样,宜早不宜迟,而且态度很坚决,一定要争取这个名额,虽然账面的数量不及关汝言,但是质量远远超过他,最近的一篇论文刚刚发表,引用数还处于未知状态,但是以前几篇论文,引用数非常高。”

    学术竞争主要看学术成绩,但是当学术成绩旗鼓相当的时候,人脉就非常重要。

    学术江湖,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这是客观事实。

    南都医大的副校长——丁德成,如果到时候投票,跟他关系好的有投票资格的教授,肯定投关汝言,这是人之常情。

    同样,跟苏教授私交甚好的教授,也会投杨平。

    这还只是争取推荐名额,获得推荐名额之后,人脉也非常重要。

    获取名额后,还要经过初审、复审、会评、申请决策几个环节。

    起决定性作用的会评,就是由评委专家投票,评委包括往届杰青,大千人,院士等等,比如苏教授作为新科院士,很可能会被邀请为评委,虽然亲属或者本单位的评委会回避,但是他有人脉呀。

    这东西除了硬实力,软实力也必须有。

    ——

    杨平现在只关心自己的研究课题,其它的没有放在心上。

    什么杰青、博导、正教授、主任医师,他一概不关心,他心里目前只有自己的研究课题。

    细胞之间的架构,由二维向三维发展,这是目前课题最大的难度,杨平必须解决这个问题,所以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

    要解决这个问题不仅需要生物学知识,还需要物理学和化学知识,因为细胞与细胞如何导向三维构架,非常复杂。

    人工复制一个完好的组织或器官,是细胞与基材、还有细胞与细胞之间作用力协调出来的结构,人体从一颗受精卵发育为人体,为什么它们能够按照预先设定的方向来分化细胞,而分化出来的细胞又可以按照设定的结构来搭建。

    这些细胞又没有眼睛,但是构成血管的细胞可以自动搭建管状的血管,而构成周围神经的细胞可以自动构建条索的神经,构成肝脏的细胞,可以自动搭建一个肝脏。

    究竟谁在引导它们,又是怎样引导的。

    系统空间的积分就像电量一样,杨平趁它还有电,疯狂查阅各种资料,希望将这些知识综合起来,解开其中的谜团。

    目前体外培育或打印器官的几种方法:水凝胶、固体支架、磁力悬浮,而这些方式制作的细胞三架维架构载体很不均匀,构架孔洞大小不一,因此很难了解细胞如何与构架相互作用。

    就算给定一模一样的能量、温度等外在条件,还是会有很多的微观状态无法复制,一些科学家创造出跟人体内一模一样的微环境,去观察里面细胞的状态,观察得到的东西会更多。

    这些杨平已经做得非常好,他完全可以复制跟人体一模一样的微环境,但还是没有得到想到的三维结构。

    杨平自己开创一条研究思路,他用正常干细胞、畸胎瘤细胞和肿瘤细胞做出三个实验模型。

    在人体内,正常干细胞是完全具备空间搭建能力的,所以一颗受精卵可发育出一个完整的人体。

    而畸胎瘤具备部分空间搭建能力,比如可以在畸胎瘤里形成头发、骨骼或者皮肤、神经组织之类的残缺不缺的组织。

    而肿瘤细胞可以说完全不具备空间搭建能力,它只能朝四周往球状或适应外部空间环境的形态发展,这本身是一种毫无目的,没有空间搭建能力的生长方式。

    三者进行比较研究,说不定能发现一些奥秘。

    巨大的系统实验室里,无数灵活的机械手,帮助完成各种体力工作。

    而系统光屏,相当于一个巨型电脑,帮助收集处理各种实验室数据,然后随时可以在光屏上调阅出来。

    只是任何实物无法带出空间,所有信息必须依靠记忆,才能带出空间。

    这就培养了杨平超强的记忆力,而且,杨平每带出一些信息,记忆力就会增强一点,总之现在的记忆力跟以前相比,强悍了许多,别说整篇整篇的论文,现在整本整本的书也能几乎毫无错误地带出来。

    杨平经过无数次进出系统,已经磨炼出强大的心理耐受力。

    鲁滨逊在孤岛上可以生活28年,他也可以在空间里呆上很久,直到实验出成果。

    可是积分不允许。

    积分,是这个系统唯一的短板。

    目前积分持续下降,已经只有一百万多分,无法支撑实验继续,杨平只好暂停实验。

    实验在最后攻坚阶段暂停,现在就等十几篇论文爆金币,再一鼓作气,将实验继续做下去。

    现实中的试验进度,目前已经按照杨平的计划有序地展开,干细胞实验室,唐顺已经完全复制出杨平系统实验室的成果,干细胞培育已经非常成熟,皮肤细胞、肌肉细胞、神经细胞、血管细胞等等,各种细胞的分化诱导非常成熟。

    这位东大的高才生,有杨平的实验蓝本,很快掌握其中的窍门,实现实验目标。

    让这位高才生困惑的是,杨平一个外科医生为什么对科研拥有神一般的预见性,整个实验根本没有走弯路,完全是直达,在科研领域,这种情况非常少见,除非运气特别好,大多数实验都要走很多弯路,失败很多次,才会成功。

    南都医大的数字医学实验室,利用超级计算机构建解剖模型,将肌肉的精微解剖已经完全绘制出来,精微解剖,精微到细胞这个层次,细胞与细胞之间的生物连接也清清楚楚。

    ——

    为了节约时间,杨平一般将写论文和修改论文的工作也放在系统空间去完成,能够在系统空间完成的事情,他不会放在现实空间,系统空间最宝贵的是积分,最不值钱的就是时间。

    他将12篇论文全部修改满意,才从空间出来,系统里的一切在那个时刻冻结,等下一次进去,又从冻结的时刻开始继续。

    凭借记忆,杨平在电脑上修改论文,将大脑中修改后的论文复现出来。

    修改完论文,杨平将宋子墨和徐志良叫进办公室,将这12篇论文交给他们看,最后看看有没有错别字之类的。

    多几个人看,容易看出一些细微的错误。

    当宋子墨看到这12篇论文的时候,十分惊讶,怎么可能这么短时间内完成论文的书写和修改,每天白天他跟杨平在一起做手术,晚上就算不睡觉,不吃不喝,时间也有限,也不会这么快。

    只能说这种论文,对杨平来说,就像写一篇小作文。

    宋子墨将稿纸分成两份,自己留一份,一份交给徐志良,开始现场检查论文有没有错别字,引文有没有错误等等。

    “你打算一次全部发出去?全部发CNS?”宋子墨疑惑地问道。

    “不发出去,留着拿来干吗?抓紧时间多检查几遍,没问题就一次全部发出去。”杨平催促说。

    一次发12篇?

    徐志良不禁心里打寒战,作为博士,他对医学期刊了如指掌,CNS那是自始至终的梦想。

    三大顶级期刊的历史上没人这么豪横过,就连曼因斯坦也不行,很牛的单位可以一次爆几篇,但没听说一个人一次投12篇,天才少年曹原的9篇也不是一次投出去的,也是几年的积累。

    “全——全-——丢出去?”徐志良也是不敢确定。

    杨平点点头:“一次全部投出去。”

    一定全部投出去,还均匀地分布在CNS三大期刊,这不明摆欺负人吗?这不故意藐视顶级期刊的权威吗?

    宋子墨和徐志良一字一句地检查,因为无论是课题还是论文的书写,他们都是主要参与者,所以检查起来很快,没有发现什么问题。

    “没问题就投出去吧?”杨平指指自己的电脑。

    宋子墨将12篇文章再浏览一遍,一篇一篇地发到相应的期刊收稿邮箱。

    12篇呀,从来没有这样批量投稿文章,不过这样投稿,确实很爽。

    宋子墨和徐志良明白,不管是科研成果的价值,还是论文行文的质量,有绝对实力冲击CNS。

    只是他们不明白,什么时候教授如此疯狂地爱上CNS,用这种近乎野蛮的方式投稿。

    这明显不符合教授一向理性沉稳的性格。

    那些CNS编辑大牛会不会被这种野蛮吓倒?

    (本章完)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4xiaoshuo.org。4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4xiaoshuo.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