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小说网 > 寒门宰相 > 一千六十六章 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加入书架推荐本书

一千六十六章 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小说:寒门宰相作者:幸福来敲门字数:3927更新时间 : 2024-03-08 00:08:53
    又是一夜未眠。

    章越感受到何为古人所云的‘夙夜兴叹’滋味。

    桌案上的奏疏自己写了又改,改了又写,可谓写得无比艰难。

    自梦中开挂的技能渐渐退去后,章越现在写起文章也是愈发艰难。官越大心头坠挂的事就越多,文章就越难以写得好。

    倒是苏轼仕途不顺,文章越写越好。

    而‘伐夏’并非章越本意,如此不是出自内心所想写出的奏疏,自是格外艰难。

    文不能出己意,说着言不由衷的话,令人格外的难受。

    但不写又不行!

    一言概之那就是‘君恩深重’。

    职场新丁,总有等‘钱货两清’的念头。

    我能够升职加薪,是因为我为公司做出贡献的缘故。

    而章越今官拜执政,是因灭鬼章,拓边熙河,收复青唐的运筹之功,与你皇帝的恩情无关。

    那就错了。任人唯亲才是官场的本质。

    退一步说章越待人办事要事事仁至义尽?

    不是因为他是个好人。

    只有事事仁至义尽,方能绝情绝义。

    所以章越在疏中除了违心赞成天子伐夏之外,还提出了三策。

    一策便是用重赏,一切缴获归将领分配,朝廷不计。

    封建军队作战激励士气方式便是默认掳掠。

    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也只有岳家军在本土作战时办到了。

    曾国藩用曾国荃平太平天国时,那军纪真的是……但湘军也是真的能打。

    而这一次出兵蕃汉兵马混杂,对蕃军约束太严,必生不服,但蕃军又是擅战,唯有在奖励上多下功夫。

    封建时代的国争便是如此,没有道德仁义可言。

    第二策就是整饬驿站,急递铺。

    章越去年铺设从汴京至洛阳,再从洛阳至陕西五路的邮驿早已铺开。

    十几万兵马调度,还有物资运输,这都需要中枢调度。

    宋朝历代皇帝都喜欢‘将从中御’,官家更有‘微操大师’之名,从汴京至陕西前线消息往返十几日。

    章越为此所设邮政,特意修葺好了驿路,并按照八百里加急配置,既满足了商业流通的日常所需,也为官家日后的大征讨做了准备。

    但缺憾的是,陕西五路只修好了泾原路,对于更靠上一点鄜延路驿路还未修好。

    章越也没料到官家这么早就开打,不然他也让邮政加把劲。

    不过进一步整饬驿路,对于操控狂人官家而言,也是有绝对的好处,但对前线的将领未必是好事。

    章越的思路,反正都拦不住你微操,索性让你操作到底好了。

    第三就是吸取熙宁三年罗兀城之战的教训,对辽国介入宋夏战争,进行防备。

    河东路兵马必须在宋辽边境严阵以待,把守住各个要害孔道,同时环庆路兵马留作总预备队,以备不虞。

    打输了就算了,一旦打赢了,若辽国大军介入,这时候宋军必须有不惜一战的底气。否则就功亏一篑了。

    除了此外就是进兵步骤,细节章越一一写下,可谓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章越写了奏疏后用了一日一夜,几近万余字,几乎耗尽了全部精力。

    奏疏还没写完,这时候章越得知吕公著、孙固、黄履等五六名大臣一并登府,章越一问陈瓘,才知道原来他们今日在殿上苦劝天子不可伐夏无果,现在来见章越,必然是请他一并劝天子不可伐夏。

    章越此刻奏疏刚写完,精力耗尽,容色憔悴至极,还是答允见了众人。众人一看章越这般,吕公著先问道:“章相公沉疴如此,本不该打搅,但国事攸关登门言之。言下实到了迫在眉睫之时了。”

    章越问道:“不知何事如此紧急?”

    孙固道:“王丞相,元执政事事阿从陛下,明知此番伐夏胜与不胜必生后患,但陛下仍是一意孤行。当今天下唯独相公一人可阻陛下伐夏之事!”

    章越听了沉吟不语,其余几位官员都是如此言语,都言官家如此不顾众人反对伐夏必败。

    吕公著道:“我等都是此意,愿请章公一同上疏请陛下罢兵!”

    章越道:“诸公的话我都清楚,眼下官家伐夏之心已不可扭之!于今之策,唯有与国共同进退了。”

    众大臣听了讶然。

    众大臣一并上前道:“相公三思啊!我等如今上门便是以伱马首是瞻。”

    章越伸手一止,他知道从他赞同伐夏之时,便是拿自己的名望与天子一起赌伐夏之战的胜负。

    章越道:”诸公,反对伐夏永远不会败,因根本没想赢过。”

    “天下永远不缺乏清醒冷静的声音,但也要有办事那份血诚,悲观之人永远正确,但赢得一切之人,唯有乐观之人。”

    “如今既是出兵已成定局,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我之前告疾与诸位苦劝力劝,如何也是不可阻止陛下伐夏,那么唯有全力以赴。”

    “庙算之前大家吵得再凶也不过分,但庙算之后,诸公不可再争!”

    “兵者国之大事,生死存亡之大事,整个天下只允许一个意志,听之一人!”

    正如那句经典名言‘枪炮一响,全团都得听我的’。

    现在无可奈何的是败了便是败了,也唯有与官家站在一边,这也是报答天子恩遇的办法。

    吕公著,孙固等人听了章越这么说,都是默然长叹,无可奈何下,他们知道章越说得确实是实情。

    章越奏疏送入御前。

    正因大臣们反对食不知味的官家,忽听章越上疏当即命人撤案,立即读之。

    一旁石得一看官家食得如此之少,又日日操劳至深夜,不免担心。

    官家一看章越的奏疏顿时心花怒放。

    ……

    延州。

    鄜延路经略使高遵裕已得天子密旨,命自己率鄜延路大军,先攻夏州,再进取怀州渡,讨定兴州。

    而泾原路,熙河路出兵合取灵州渡,两路大军会师兴州城下。

    高遵裕接旨之时,就在吕惠卿,吕公著等人反对进兵的时候,可知官家已是决定先斩后奏,大臣知道消息反对时,官家已是将进兵密诏绕过枢密院,直接下达至一线大将手中。

    官家即位第一年,治平四年时种谔取绥德城时,官家就是这么干的。

    高遵裕拿信给种谔看道:“你说三路之中,哪一路是主力?”

    种谔道:“熙河路要防备兰州,凉州,所携兵马不过两三万之众,泾原路出兵料在五万之数,还要携带近十万民夫筑城。”

    “唯独我鄜延路兵马五万四千,还有节帅带来的畿内兵马三万九千之众,毫无疑问便是此番平夏的主力。”

    高遵裕喜道:“如此说来,其他二路都不能与我争之了。”

    顿了顿高遵裕道:“官家再三叮嘱言,此番伐夏攻取兴灵二州倒是次之,首要则在后勤辎重所济上。”

    种谔道:“我看此言差矣,兵马锋锐利在速战,粮草辎重带了多了,行军必慢。如何纠西夏主力一战而收之,官家没有临阵,难免不能明察。而节帅熟稔兵事,天下谁不知当年平熙河,收青唐功居第一!”

    下面众将听了也是奉承道:“谁不知节帅乃朝廷的擎天白玉柱,架海紫金梁。”

    高遵裕听了种谔与众将之言虽明知对方是在奉承,但不免飘飘然。

    高遵裕对种谔道:“你是行军总管,带多少粮草自己需省得,不过陛下既吩咐河东路,鄜延路,环庆路三路粮草都专供我一路使用,你便能带多少就是多少。”

    没错,历史上宋朝伐夏是后勤补给不上而败,故而章越一再以此劝谏天子。章越是劝天子先养民力再说,但官家却是另一个思路,他认为五路齐出太过铺张,不如改为两三路,将其他路粮草民力都调于一路使用,这样就不会出现后勤乏力的现象。

    高遵裕对官家的话听进去的,他心想种谔要建功不肯多带粮草,自己便多带一些,只是如此速度稍缓,要叫他将功劳分润才是。

    高遵裕是主将,功劳如何定还是他一句话的事。

    自己这一次从禁中带来几百名将门子弟从于军中,其中既有高家子侄,也有别家亲戚,这一次破国伐夏,可是盖世之功,自是要好好安排自家子侄受赏,这方是长盛不衰之道。

    至于打生打死的事便交给种谔吧。

    商议定计高遵裕离开,下面的将领对种谔道:“这高遵裕果真没什么才干,当年在熙河之所以能成就大功都是沾了王韶,二章的光。”

    种谔笑道:“如此正好,当年我在章相公麾下,处处受他节制,受他之气。这也不行,那也不行。”

    “当然也不是说章相公不是,当年我所立的功劳,他一点也没少算了我。”

    “但如今换了高遵裕,不是要更倚重于我,以后我们自己便可主张了。”

    众将大笑道:“正是,有高遵裕,咱们西北将门便可以自己拿自己的主意了。”

    种谔闻言大笑。

    一名将领道:“大帅说的是,这一次可是破国之功,当年平了一个青唐,便出了一参政,一枢密。”

    “而夏国远在青唐之上,若打破了兴灵二州,咱们太尉可比之狄爷爷了!”

    种谔笑了笑,成为如狄青一般从一介小兵,最后官拜枢密使,乃如今西军将士们各个一生所愿。

    官至枢密使到时候什么章越,高遵裕都要看他脸色,屈居其下。

    想到这里种谔袖袍一拂,握起拳头对众将道:“封侯拜帅非吾所愿,但求杀百万西贼,为这么多年来死在西贼手里的弟兄们报仇!”

    “报仇!”

    帐下响起如雷般的吼声!

    (本章完)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4xiaoshuo.org。4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4xiaoshuo.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