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4章:一封家书
小说:大隋第三世作者:碧海思云字数:5127更新时间 : 2020-12-31 17:38:27
数天时间一晃而过,在关中呆了几个月的皇族终于返回了洛阳,这让洛阳百姓大大的松了一口气,他们见皇族和朝廷去了关中数月之久,十分担心朝廷会以大兴为都城,毕竟大兴以前也是国都,那里不仅有规模庞大的大兴宫,还分布着长春宫、步寿宫、太平宫、甘泉宫、宜寿宫、温泉宫、仙游宫、仁寿宫等等行宫,此外更有便利交通,甚至连皇陵也在关中,朝廷迁去大兴无论是法理还是情理都很正常。
可一旦迁都去了大兴,便会给洛阳百姓带来巨大的财富冲击,洛阳暴涨的地价和房价使很多囤房的商人身价百倍,一旦朝廷迁走,洛阳房价必然暴跌,他们的财富也会大幅缩水,这是洛阳百姓最担心的局面,固然朝廷一再在《半月谈》发表申明,可洛阳百姓对迁都的议论从杨侗去大兴过年那一天起就没有停止过。当皇帝带着朝廷从关中返回,大家才彻底放下心来。
杨侗当初因为要与吐蕃、吐谷浑、李唐三盟作战,安抚关中百姓,这才去了大兴,不过战事已经结束,且人心稳定,羌族各部也基本接受了朝廷的安置,大隋声威也足矣威慑丝路,又有大将镇守西北,后方稳定,而这个时候继续呆在大兴也没必要了。
更何况大兴偏西,不利于朝廷对辽东、幽州、冀州、青州、徐州、扬州、交州掌控,定都号称天下之心的洛阳,更有利于东部发展,同时也更符合大隋经济文化的发展战略。
更重要的原因是河北大地乃是六镇边军后裔聚焦之地,民风彪悍,难以管束,加上民间或许还有一些北齐遗老遗少,心不服大隋,远不像其他地方那么简单,这个隐患杨侗不得不考虑;当然还有南方,那里的情况也很复杂,一来是南北分裂太久,人心上的隔阂至今还存在着,二来是南方的山獠太多,远在大兴的话,朝廷顾及不到那么多。
更何况杨广为了打破关中本位制,实现枢纽天下、临制四海的天下战略,不惜与关陇贵族反目成仇。杨侗要是再迁回去,这得有多傻啊?
这次坐着圣武车返回洛阳,时速二十多里的迅速对杨侗来说不算什么,但在这时代,已经是个划时代的迅速了,长达八节车厢的圣武车,若非是载着皇族,而是货物,速度至少要提升一半,但固然如此,也比入关之时快了很多。
一家人坐在同一辆车上,旅途上其乐融融,倒也不太着急。
毕竟洛阳是大隋国都,杨侗虽然不在,但每天都会有消息出现在桌案之上,眼下的洛阳已是太平之地,大隋将之收复之后,与民休养,加上天公作美,风调雨顺,百姓基本都有余粮,加上商业的逐渐兴旺,每年光是商税收入,就足矣弥补地税的不足,再以平价收购百姓手中多余的粮食,囤积在河南郡内的洛口仓、含嘉仓、回洛仓、河阳仓,以及洛阳三市的常平仓内。
有了充足的粮食,不必为食物担忧之后,百姓在农闲之时,大多会出去找活儿做。或是就近兴修水利、道路;或是远离家乡,参与收入更高的大工程建设。
经过近两年的努力发展,如今的河南郡,乃至周边各郡,早已不似杨侗刚接手时那么困顿。
此番入关,一是因为高原之战,关系大隋西部边疆百年稳定,另一方面是要看看雍凉大地被收复之后,民心、民意是否在隋,就目前来说,基本上达成了目标。
……
当杨侗返回洛阳之时,自年底就开始筹备了的驿站为民通信方案,正式投入使用。
在驾部郎中戴胄筹划之下,再加上工部的全力配合,在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内,专门运输信件的一千五百辆马车业已就位。
这马车看似很多,可分配到大隋现有的一千多个驿站,也只是单程配备,不过一开始信件不会太多,短期内应该是够用了,后期至少还要投入同等数量的马车,以便交叉互动,至于两千两百多名专门送民民信件的驿卒皆是退役老兵。
百姓对于此事也并不陌生,只因由于每期《半月谈》都对驿站的布局情况进行宣传,人们对驿站通信之事并不陌生,都抱以期待。
到了正月二十八这天,天刚蒙蒙亮,安静了一个夜的洛阳城再次喧哗起来,不少百姓发现各个坊门之前都多了一个类似小房子的物件,上写“信箱”二字。
“据《半月谈》上说,只要把信投入信箱,驿卒就能像送公文一样,把信件送到大隋任何一个地方。”
“哪怕是小村庄也行?”
“当然可以。”受到培训过的坊卒解释道:“驿站遍布大隋,朝廷就是通过驿站,把公文送到大隋各郡县的,既然送得了公文,自然也送得信件。”
众人听得连连点头,驿站广布天下,陆驿、水驿计有一千几百个。
一些商旅怦然心动,三百加急信件只要一文钱就可以着到家,岂不是最多只要三五天就到了千里之外?
以往他们往往是委托故乡人送信回家,不说人情之类的话,单是对方不是直接回家这一项,就使信件耽搁在路上一个月,或是更久。
如今专门传信的官方驿站,就算再慢,也只要十天左右吧?
一些人当即按捺不住思乡之情,立即前往附近的驿站购买邮票、信封和信纸,立即埋头写信。
洋洋洒洒写完了书信,检查无误之后,这才装入信封,用驿站备好的浆糊封好,写上地址收信人,贴好邮票,这才将信件投入信箱。
洛阳是大隋国都,在城内经商的商贩、洛阳学宫学习的学子极多,当他们看到《半月谈》上多次提及的信箱出现在学宫之内、各坊门前,都纷纷提笔给家人写封家书,然后按照兖州、豫州、辽东、幽州、冀州、并州、雍州、凉州、青州、徐州、荆州、扬州的区划,投到家乡所属的信箱之中。
这也是为了方便分拣人员设定的信箱,每个信箱之上不仅标注了大州,还将各自所属的郡都写在上面。
很快,洛阳学宫和各坊之前的信箱就被信件充满。
分布在城内外的军营也是朝廷重点考虑对象。隋军战兵是从五湖四海、天南地北募集而来精锐之士,他们来自五湖四海,想要回家探亲是件十分奢侈的事情。
当期待已久的信箱摆到各大军营四门的时候,士兵们莫不欢呼沸腾。
在外的游子本就让家人无比牵挂,而从事着天地之间最危险事业的士兵,家中亲人对他们的牵挂和担心,比普通商旅、学子更要加重万倍。军官的话还好一些,可以托人捎信回家,而普通士兵哪有这机会?所以当他们通过《半月谈》、通过政委知道驿站可以帮人送信的时候,全军上下莫不欣喜若狂、万分期待。
受到上级指示的军官更是已在军中层层宣传,让需要写信回家,却又不识字的士兵提前找人代写,以免事到临头,各级政委、识字士兵忙不过来。
士兵是朝廷重点照顾的对象,邮票、信封、信纸制作好了以后,第一时间就派发到了军营,经过前期的宣传和准备,每名士兵都有急须寄出的完整书信在各级政委的手中,当信箱一到,政委们便将按州、郡为标准绑好的一捆捆信件送到了信箱之前,直接交给专门在此等候的驿卒。
当政委们回营,对士兵们说信件已经寄走,明显察觉到将士们的精神面貌为之一振,一封封看似薄薄的信件,却寄托了每名将士浓浓的思乡之情,想必等他们收到亲人的回信,将士们的思乡之情定会不药而愈。
……
冀州作为杨侗的发家之地,河间、信都、博陵三郡是他当年安置军属的重点地带,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当年的士兵已经从普通士兵晋升为军官,要么在十大军团担任要职,要么在边关重地担任守军武官,长期在外作战,很难回家一趟。
偶尔回家,也是来去匆匆。
信都郡蓚县的杨柳村是一个军属之村,它紧邻漳水和永济渠,由于土地肥沃,加上军中待遇丰厚,家家户户都过上了好日子。
经过多年征战,扎根于此的将士们陆陆续续退役回家,也有一些将士战死沙场,时至今日,全村上下只有张氏的儿子还要军中服役。
张氏有两个儿子,都已经成家立业,长子一家响应朝廷召集,已经自立门户,因为他识字,被村民推举为副村长,和村长一起义务看管村中义仓;次子在第五军担任一名校尉,所以她跟着次子的妻儿一起住,虽然儿子和两个媳妇都很孝顺,日子也好。可她十分想念已有两年没有回家的次子,担心哪一天会收到儿子的骨灰,她去漳水放鸭子的时候,时常对着奔腾漳水发呆。
这一天,年迈的张氏一如往常在漳水边放鸭子,刚把鸭群赶到河边,就看到长子跑来,远远的大喊:“娘,老二来信了。”
“谁送的信?我要去谢谢人家,顺便问问老二近况。”张氏喜出望外。
长子笑道:“娘,老二这次的信可不是同乡送来的,而是驿卒派送。”
“是不是老二以权谋私?他对起得圣上和朝廷吗?”张氏厉声询问。
他们母子三人本是齐郡流民,当年跟着很多流民躲避兵灾,前去洛阳讨生活;而当时,杨侗刚打赢荥阳之战,受命北上,他为了掠夺人口,不仅赈济了所有灾民,还让初出茅庐的杨师道将灾民带到北方安家落户。
张氏知道要不是朝廷,他们一家人恐怕都要冻死、饿死在了洛阳,这份沉甸甸的活命之恩,张氏时刻没忘,专门给杨侗立了生祠,三时五节供奉香火。次子每次回家都要千叮万嘱,让他尽忠职守,勿忘圣恩。
作为军属,张氏也知道驿卒只能给朝廷送公文,如今听长子说驿卒为次子送信,本能的认为次子以权谋私,做对不住朝廷的事情,一下子就恼火了。
“娘,您别生气,老二并没有做对不起朝廷之事。朝廷对全国驿站进行了改制,驿站现在不仅为朝廷派送公文,也为我们普通老百姓送信,而且价格极低,只象征性的收一文钱。”长子安抚了母亲,介绍道:“圣上重视军人,向来是家属优先,老二在军中为将,想必他第一时间知道,所以给您写了这封信。”
“真有这事?”张氏将信将疑。
“真有,县令还专门下达命令,让各村村长、各里里长回乡宣传,要是有人有需要,可以把信写好,然后跟驿卒买邮票和信封;如果急着寄走,也可以去县城投寄。”
“朝廷政策越来越好了。”张氏放下心来,迫不及待道:“快念给我听听!”
“娘亲在上……”长子小心翼翼的撕开信封,掏出信纸,朗声读信。
信的内容通俗易懂,平铺直叙,述说思念母亲、妻儿之情,然后通报了自己近况。虽然没有什么华丽词藻,可平白说语充满了浓浓的感情。
“好,娘亲很好,你媳妇很好,你儿子学习也好,家里一切都好……”张氏泪流满面,喃喃的回应着儿子的询问。
长子见状,连忙转移话题:“娘,老二这信是四天前寄来的快信,要是我们现在给他回信,说不定信到洛阳军营的时候,他还在洛阳,能及时收到我们的回信。”
“写,我们现在就回家,让你弟媳、侄儿也听听,然后给老二写信。让他尽忠职守,保家卫国,家里不用他担心。”张氏哽咽道。
如此温情一幕,同样在大北南北各处发生,收到远方亲人来信的人军人家属、官员家属、商旅家属,莫不喜极而泣。
一封封承载浓浓亲情、友情、爱情的书信,被各方驿卒辛辛苦苦的送到终点站,通过他们的辛苦付出,使大隋千千万万个家庭充满了欢声笑语。
与此同时,两项风潮被带动了起来,一是订报,由于《半月谈》是独家独营的刊物,刊登的内容除了政令,还有人物、诗文、法制、医术、防灾等等专栏,每上专栏都与每个人息息相关,受众面极广,使黄牛党能够翻倍售卖,而今,《半月谈》不仅标了价钱,还在驿站开放续订点,如果一次性订一年,价钱又会低一些,这也使得有需要的人,蜂拥续订。
二是集邮,集邮免税是杨侗一时兴起罢了,当冷静下来之后,大家都否决这项制度,因为大家都认为这是给驿卒谋不法之利的大空子,要是驿卒对着一套套邮票砰砰砰的盖上印章,然后以九成税赋的价格卖给百姓,百姓绝对会买,真要这样,朝廷损失的不仅是巨大的税赋,还会制造出一大批腐败分子,若是否决了手持邮票齐全的百姓,不给他们免税,那么朝廷就落人口实,也因此,集邮免税的设想遭到了遗弃。但因为邮票画质好,个个人物头像栩栩如生,深受人们的喜爱。再加上九成以上的邮票是十二生肖,人物邮票只占一成,物以稀为贵之下,民间自发自愿的收集起了这些名臣大将的邮票,一些人甚至掏钱去驿站购买整套邮票收藏、送人。
随后几天,随着名臣名将邮票停止发行,洛阳顿时掀起了疯狂收集浪潮,名臣名将的邮票水涨船高,身价暴涨,呈现出供不应求的局面。
而且这风气被《半月谈》专门当新闻来写,从而使这套邮票的收集热潮向大隋各郡县蔓延,整个大隋都掀起了令人震惊的集邮之风。受此影响,十二生肖也进入收藏的对象。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4xiaoshuo.org。4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4xiaoshuo.org
可一旦迁都去了大兴,便会给洛阳百姓带来巨大的财富冲击,洛阳暴涨的地价和房价使很多囤房的商人身价百倍,一旦朝廷迁走,洛阳房价必然暴跌,他们的财富也会大幅缩水,这是洛阳百姓最担心的局面,固然朝廷一再在《半月谈》发表申明,可洛阳百姓对迁都的议论从杨侗去大兴过年那一天起就没有停止过。当皇帝带着朝廷从关中返回,大家才彻底放下心来。
杨侗当初因为要与吐蕃、吐谷浑、李唐三盟作战,安抚关中百姓,这才去了大兴,不过战事已经结束,且人心稳定,羌族各部也基本接受了朝廷的安置,大隋声威也足矣威慑丝路,又有大将镇守西北,后方稳定,而这个时候继续呆在大兴也没必要了。
更何况大兴偏西,不利于朝廷对辽东、幽州、冀州、青州、徐州、扬州、交州掌控,定都号称天下之心的洛阳,更有利于东部发展,同时也更符合大隋经济文化的发展战略。
更重要的原因是河北大地乃是六镇边军后裔聚焦之地,民风彪悍,难以管束,加上民间或许还有一些北齐遗老遗少,心不服大隋,远不像其他地方那么简单,这个隐患杨侗不得不考虑;当然还有南方,那里的情况也很复杂,一来是南北分裂太久,人心上的隔阂至今还存在着,二来是南方的山獠太多,远在大兴的话,朝廷顾及不到那么多。
更何况杨广为了打破关中本位制,实现枢纽天下、临制四海的天下战略,不惜与关陇贵族反目成仇。杨侗要是再迁回去,这得有多傻啊?
这次坐着圣武车返回洛阳,时速二十多里的迅速对杨侗来说不算什么,但在这时代,已经是个划时代的迅速了,长达八节车厢的圣武车,若非是载着皇族,而是货物,速度至少要提升一半,但固然如此,也比入关之时快了很多。
一家人坐在同一辆车上,旅途上其乐融融,倒也不太着急。
毕竟洛阳是大隋国都,杨侗虽然不在,但每天都会有消息出现在桌案之上,眼下的洛阳已是太平之地,大隋将之收复之后,与民休养,加上天公作美,风调雨顺,百姓基本都有余粮,加上商业的逐渐兴旺,每年光是商税收入,就足矣弥补地税的不足,再以平价收购百姓手中多余的粮食,囤积在河南郡内的洛口仓、含嘉仓、回洛仓、河阳仓,以及洛阳三市的常平仓内。
有了充足的粮食,不必为食物担忧之后,百姓在农闲之时,大多会出去找活儿做。或是就近兴修水利、道路;或是远离家乡,参与收入更高的大工程建设。
经过近两年的努力发展,如今的河南郡,乃至周边各郡,早已不似杨侗刚接手时那么困顿。
此番入关,一是因为高原之战,关系大隋西部边疆百年稳定,另一方面是要看看雍凉大地被收复之后,民心、民意是否在隋,就目前来说,基本上达成了目标。
……
当杨侗返回洛阳之时,自年底就开始筹备了的驿站为民通信方案,正式投入使用。
在驾部郎中戴胄筹划之下,再加上工部的全力配合,在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内,专门运输信件的一千五百辆马车业已就位。
这马车看似很多,可分配到大隋现有的一千多个驿站,也只是单程配备,不过一开始信件不会太多,短期内应该是够用了,后期至少还要投入同等数量的马车,以便交叉互动,至于两千两百多名专门送民民信件的驿卒皆是退役老兵。
百姓对于此事也并不陌生,只因由于每期《半月谈》都对驿站的布局情况进行宣传,人们对驿站通信之事并不陌生,都抱以期待。
到了正月二十八这天,天刚蒙蒙亮,安静了一个夜的洛阳城再次喧哗起来,不少百姓发现各个坊门之前都多了一个类似小房子的物件,上写“信箱”二字。
“据《半月谈》上说,只要把信投入信箱,驿卒就能像送公文一样,把信件送到大隋任何一个地方。”
“哪怕是小村庄也行?”
“当然可以。”受到培训过的坊卒解释道:“驿站遍布大隋,朝廷就是通过驿站,把公文送到大隋各郡县的,既然送得了公文,自然也送得信件。”
众人听得连连点头,驿站广布天下,陆驿、水驿计有一千几百个。
一些商旅怦然心动,三百加急信件只要一文钱就可以着到家,岂不是最多只要三五天就到了千里之外?
以往他们往往是委托故乡人送信回家,不说人情之类的话,单是对方不是直接回家这一项,就使信件耽搁在路上一个月,或是更久。
如今专门传信的官方驿站,就算再慢,也只要十天左右吧?
一些人当即按捺不住思乡之情,立即前往附近的驿站购买邮票、信封和信纸,立即埋头写信。
洋洋洒洒写完了书信,检查无误之后,这才装入信封,用驿站备好的浆糊封好,写上地址收信人,贴好邮票,这才将信件投入信箱。
洛阳是大隋国都,在城内经商的商贩、洛阳学宫学习的学子极多,当他们看到《半月谈》上多次提及的信箱出现在学宫之内、各坊门前,都纷纷提笔给家人写封家书,然后按照兖州、豫州、辽东、幽州、冀州、并州、雍州、凉州、青州、徐州、荆州、扬州的区划,投到家乡所属的信箱之中。
这也是为了方便分拣人员设定的信箱,每个信箱之上不仅标注了大州,还将各自所属的郡都写在上面。
很快,洛阳学宫和各坊之前的信箱就被信件充满。
分布在城内外的军营也是朝廷重点考虑对象。隋军战兵是从五湖四海、天南地北募集而来精锐之士,他们来自五湖四海,想要回家探亲是件十分奢侈的事情。
当期待已久的信箱摆到各大军营四门的时候,士兵们莫不欢呼沸腾。
在外的游子本就让家人无比牵挂,而从事着天地之间最危险事业的士兵,家中亲人对他们的牵挂和担心,比普通商旅、学子更要加重万倍。军官的话还好一些,可以托人捎信回家,而普通士兵哪有这机会?所以当他们通过《半月谈》、通过政委知道驿站可以帮人送信的时候,全军上下莫不欣喜若狂、万分期待。
受到上级指示的军官更是已在军中层层宣传,让需要写信回家,却又不识字的士兵提前找人代写,以免事到临头,各级政委、识字士兵忙不过来。
士兵是朝廷重点照顾的对象,邮票、信封、信纸制作好了以后,第一时间就派发到了军营,经过前期的宣传和准备,每名士兵都有急须寄出的完整书信在各级政委的手中,当信箱一到,政委们便将按州、郡为标准绑好的一捆捆信件送到了信箱之前,直接交给专门在此等候的驿卒。
当政委们回营,对士兵们说信件已经寄走,明显察觉到将士们的精神面貌为之一振,一封封看似薄薄的信件,却寄托了每名将士浓浓的思乡之情,想必等他们收到亲人的回信,将士们的思乡之情定会不药而愈。
……
冀州作为杨侗的发家之地,河间、信都、博陵三郡是他当年安置军属的重点地带,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当年的士兵已经从普通士兵晋升为军官,要么在十大军团担任要职,要么在边关重地担任守军武官,长期在外作战,很难回家一趟。
偶尔回家,也是来去匆匆。
信都郡蓚县的杨柳村是一个军属之村,它紧邻漳水和永济渠,由于土地肥沃,加上军中待遇丰厚,家家户户都过上了好日子。
经过多年征战,扎根于此的将士们陆陆续续退役回家,也有一些将士战死沙场,时至今日,全村上下只有张氏的儿子还要军中服役。
张氏有两个儿子,都已经成家立业,长子一家响应朝廷召集,已经自立门户,因为他识字,被村民推举为副村长,和村长一起义务看管村中义仓;次子在第五军担任一名校尉,所以她跟着次子的妻儿一起住,虽然儿子和两个媳妇都很孝顺,日子也好。可她十分想念已有两年没有回家的次子,担心哪一天会收到儿子的骨灰,她去漳水放鸭子的时候,时常对着奔腾漳水发呆。
这一天,年迈的张氏一如往常在漳水边放鸭子,刚把鸭群赶到河边,就看到长子跑来,远远的大喊:“娘,老二来信了。”
“谁送的信?我要去谢谢人家,顺便问问老二近况。”张氏喜出望外。
长子笑道:“娘,老二这次的信可不是同乡送来的,而是驿卒派送。”
“是不是老二以权谋私?他对起得圣上和朝廷吗?”张氏厉声询问。
他们母子三人本是齐郡流民,当年跟着很多流民躲避兵灾,前去洛阳讨生活;而当时,杨侗刚打赢荥阳之战,受命北上,他为了掠夺人口,不仅赈济了所有灾民,还让初出茅庐的杨师道将灾民带到北方安家落户。
张氏知道要不是朝廷,他们一家人恐怕都要冻死、饿死在了洛阳,这份沉甸甸的活命之恩,张氏时刻没忘,专门给杨侗立了生祠,三时五节供奉香火。次子每次回家都要千叮万嘱,让他尽忠职守,勿忘圣恩。
作为军属,张氏也知道驿卒只能给朝廷送公文,如今听长子说驿卒为次子送信,本能的认为次子以权谋私,做对不住朝廷的事情,一下子就恼火了。
“娘,您别生气,老二并没有做对不起朝廷之事。朝廷对全国驿站进行了改制,驿站现在不仅为朝廷派送公文,也为我们普通老百姓送信,而且价格极低,只象征性的收一文钱。”长子安抚了母亲,介绍道:“圣上重视军人,向来是家属优先,老二在军中为将,想必他第一时间知道,所以给您写了这封信。”
“真有这事?”张氏将信将疑。
“真有,县令还专门下达命令,让各村村长、各里里长回乡宣传,要是有人有需要,可以把信写好,然后跟驿卒买邮票和信封;如果急着寄走,也可以去县城投寄。”
“朝廷政策越来越好了。”张氏放下心来,迫不及待道:“快念给我听听!”
“娘亲在上……”长子小心翼翼的撕开信封,掏出信纸,朗声读信。
信的内容通俗易懂,平铺直叙,述说思念母亲、妻儿之情,然后通报了自己近况。虽然没有什么华丽词藻,可平白说语充满了浓浓的感情。
“好,娘亲很好,你媳妇很好,你儿子学习也好,家里一切都好……”张氏泪流满面,喃喃的回应着儿子的询问。
长子见状,连忙转移话题:“娘,老二这信是四天前寄来的快信,要是我们现在给他回信,说不定信到洛阳军营的时候,他还在洛阳,能及时收到我们的回信。”
“写,我们现在就回家,让你弟媳、侄儿也听听,然后给老二写信。让他尽忠职守,保家卫国,家里不用他担心。”张氏哽咽道。
如此温情一幕,同样在大北南北各处发生,收到远方亲人来信的人军人家属、官员家属、商旅家属,莫不喜极而泣。
一封封承载浓浓亲情、友情、爱情的书信,被各方驿卒辛辛苦苦的送到终点站,通过他们的辛苦付出,使大隋千千万万个家庭充满了欢声笑语。
与此同时,两项风潮被带动了起来,一是订报,由于《半月谈》是独家独营的刊物,刊登的内容除了政令,还有人物、诗文、法制、医术、防灾等等专栏,每上专栏都与每个人息息相关,受众面极广,使黄牛党能够翻倍售卖,而今,《半月谈》不仅标了价钱,还在驿站开放续订点,如果一次性订一年,价钱又会低一些,这也使得有需要的人,蜂拥续订。
二是集邮,集邮免税是杨侗一时兴起罢了,当冷静下来之后,大家都否决这项制度,因为大家都认为这是给驿卒谋不法之利的大空子,要是驿卒对着一套套邮票砰砰砰的盖上印章,然后以九成税赋的价格卖给百姓,百姓绝对会买,真要这样,朝廷损失的不仅是巨大的税赋,还会制造出一大批腐败分子,若是否决了手持邮票齐全的百姓,不给他们免税,那么朝廷就落人口实,也因此,集邮免税的设想遭到了遗弃。但因为邮票画质好,个个人物头像栩栩如生,深受人们的喜爱。再加上九成以上的邮票是十二生肖,人物邮票只占一成,物以稀为贵之下,民间自发自愿的收集起了这些名臣大将的邮票,一些人甚至掏钱去驿站购买整套邮票收藏、送人。
随后几天,随着名臣名将邮票停止发行,洛阳顿时掀起了疯狂收集浪潮,名臣名将的邮票水涨船高,身价暴涨,呈现出供不应求的局面。
而且这风气被《半月谈》专门当新闻来写,从而使这套邮票的收集热潮向大隋各郡县蔓延,整个大隋都掀起了令人震惊的集邮之风。受此影响,十二生肖也进入收藏的对象。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4xiaoshuo.org。4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4xiaoshuo.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