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八十一章.间隙.
小说:摄政大明作者:虫豸字数:3951更新时间 : 2017-05-26 01:02:33
……
……
到了第二天,朝议开始之后。
皇极殿内,王保仁正式接任了太子太师的位置,并且在德庆皇帝的圣旨之下,还接手了三法司的协作统筹之事。
这也就意味着,大明朝的律法、判罪、监督之事,王保仁皆是拥有插手过问的权力!
初回京城,就受到了这般器重,得到了这般炙手可热的权柄,按理说应该是百官惊羡、王保仁也应该是春风得意才对。
然而,王保仁接受任命的时候,面色却是有些阴沉严肃,而百官们打量王保仁的眼神也完全没有惊羡的意思,反倒是有些幸灾乐祸。
官场之中,关系网络一向是错综复杂,不论什么事情一旦传扬了出去,就再也称不上秘密,很快就会人尽皆知。
所以,德庆皇帝将黄有容弹劾南京六部的事情告诉三法司之后,这件事情很快就传到了百官耳中,而王保仁负责三法司协作与统筹的事情,也很快就是人人尽知,将这两件事情结合到了一起之后,所有的明眼人皆是猜到了德庆皇帝打算利用王保仁对付南京六部的意图,看似“器重”的任命也只是这个陷阱的一环罢了,也很清楚王保仁如今进退两难、前狼后虎的尴尬处境。
所以,百官们完全没有羡慕王保仁的意思,反倒是有些幸灾乐祸,想要看看王保仁究竟是要弃车保帅,还是要背水一战,但不论王保仁如何选择,他都不会得到任何好处,最大的受益者只会是朝廷中枢。
就在这种微妙的气氛下,王保仁接受了德庆皇帝的任命,也接受了百官们的“诚挚”恭贺。
然而,看到百官们的表情神色,显然是想要看自己的笑话,王保仁又是心中一沉。
事情到了这一步,王保仁已经非常清楚,他必须要尽快做出选择了,不论是与朝廷中枢一起对付南京六部,还是与南京六部一起对抗朝廷中枢,虽然这两种选择对他而言都没有任何好处,但若是继续拖延着,任由百官们看他的尴尬笑话,那么他的威望与声誉就会彻底毁于一旦,这是他更加不能接受的事情!
“最多两天!两天之内,必须要做出决定,这件事情绝不能继续拖延下去了!”
王保仁暗暗下定了决心。
*
此时,德庆皇帝好似完全不清楚王保仁的尴尬矛盾以及百官们的幸灾乐祸,依然是一副器重信任王保仁的模样,面容严肃的缓缓开口道:“三个月前,户部尚书赵俊臣遇刺,可谓是震惊朝野,影响极为恶劣,然而三法司办事不利,迟迟不能侦破案情,朕让王太师负责三法司的事情,也是对三法司的督促之意,还望三法司一定要明白朕的心思,尽快侦破案情,绝不要再让朕失望了,距离朕定下的最后时限还有八天,若是三法司依旧无法破案,那么朕也就只好将你们以‘渎职罪’论处了!”
然后,德庆皇帝又换了一幅和煦表情,向王保仁说道:“王太师,你是老臣子了,一向是经验丰富、敏锐果敢,朕对你也是寄望深重,还望你一定要尽力督促三法司,切不要让他们再生懈怠之心。”
听到德庆皇帝的吩咐后,刑部尚书张伯崇、都察院左都御史杜白、右都御史吕纯孝、大理寺卿方世文等人纷纷出列,齐齐向德庆皇帝保证道:“还请陛下放心,臣等绝不敢滋生怠慢之心,一定会赶在时限之前侦破案情!”
担保之际,三法司的四位主官皆是信心满满,并不像前几日那般心虚忐忑。
毕竟,德庆皇帝已经有了明确暗示,要将赵俊臣遇刺案的脏水泼到南京六部身上了,他们接下来要做的事情不过是尽快落实案情、尽力遮掩线索与证据之中的破绽罢了,“栽赃陷害”、“虚构证据”这种事情对他们而言皆是轻车熟路,只需要三两天时间就能办成!
王保仁心中觉得憋屈,但他不希望百官们进一步笑话自己,表面上依然是一副沉稳模样,同样是缓声答道:“陛下放心,老臣一定尽力!”
在此之前,王保仁在德庆皇帝面前一直是自称为“臣”,这是为了表示自己依然是身强力壮、精力充沛,期望德庆皇帝能够重用自己。但如今,王保仁在德庆皇帝面前的自称已是悄然间变成了“老臣”,这就是刻意展现自己的资历与忠心了,希望德庆皇帝能够看在自己资历与忠心的份上,不要将自己坑得太惨,从某方面而言已经是一种服软的表现。
德庆皇帝似乎完全没有看出王保仁与三法司几位主官的心思,只是满意点头道:“既然几位爱卿这般信誓旦旦的保证,那朕就等着你们的结果了!”
说到这里,德庆皇帝话锋一转,也结束了王保仁与三法司的话题,又说道:“今天的朝议上,除了王太师的任命之外,还有一件很重要的事情,那就是历经两个月时间之后,朝廷四年一度的‘京察’已经是尘埃落定了,这次‘京察’的结果让朕深感欣慰,绝大部分京城官员都在‘守’、‘政’、‘才’、‘年’的‘四格’之中列为一等,在‘八法’之中列为劣等的官员也只是极少数,由此也可见朝廷的政治清明、百官们的勤恳用心……”
听到德庆皇帝的说法,皇极殿内众官员大都是一副振奋模样,但实际上包括德庆皇帝在内,所有人的心中皆是不以为然。
每四年一次的“京察”很大程度上只是走过场罢了,京城里的绝大部分官员都有后台靠山,想要在“京察”中评优并不困难,剩下的中立官员也一定会提前走门路、送好处,同样不会在“京察”中列为劣等,作弊现象极为严重,除非是党争最激烈的时期,否则每次的“京察”大都是皆大欢喜的局面,唯有那些地位低微、没有后台、也不愿意走门路的少数底层官员才会被评为劣等,用来装点门面,纯因政绩不佳而受参罚者并不多见。
事实上,“京察”的优劣评级从来都不是重点,重点是“京察”结束后,究竟有哪些官员会得到外放晋升的机会!这才是各大派系暗中角力的真正战场!
所以,德庆皇帝的话语并没有实际意义,但百官们依然是神情专注,因为他们知道德庆皇帝马上就要说到实际内容了。
果然,说了一番冠冕堂皇的话语之后,德庆皇帝又说道:“借着‘京察’的机会,朝野也再一次挖掘了一批可用之才,值得朝廷重用提拔,经朕与几位阁老商议之后,决定让他们前往地方历练!近两年以来,朝廷先是发生了‘南巡筹备舞弊案’,然后又是苏长畛的贪贿结党案,从京城到南直隶,有许多官员都受了牵连、落了罪名、丢了官位,让朕心中很是失望,只希望百官们引以为鉴,尤其是那些前往地方历练的官员,切要谨记‘忠君爱民’四字!”
说完之后,德庆皇帝向着身边的大太监张德点头示意。
然后,太监张德迈步向前,并且拿起一份圣旨扬声宣布了总计三十一位京城官员的任命,这些官员皆是这次‘京察’的直接受益者,不仅是在“四格八法”中评为优等,并且还得到了外放地方、晋升官职的机会。
事实上,这只是一部分任命,七品以下的任命并不需要在皇极殿内宣布。
因为“南巡筹备舞弊案”与苏长畛的案子,从京城到南直隶的各地衙门出现了许多空缺,所以德庆皇帝这一次的任命规模也要比往年大得多,朝廷各大派系皆是或多或少的收获了好处。
但收获好处最大的,无疑还是“赵党”!
因为周尚景的刻意退让与主动配合,“赵党”总计有一十二位官员晋升成为各地的知府知州,还有十三位官员得到了知县、同知之类的官职。
这代表着“赵党”的根基底蕴得到了极大的增强。
一时间,“赵党”官员们皆是喜气洋洋,朝廷各大派系也是纷纷侧目。
只是,等到宣布结束之后,德庆皇帝并没有继续纠缠京察的话题,只是问道:“京察的事情,大约就是如此了,众位爱卿可还有其他事情呈奏于朕?”
随着德庆皇帝的话声落下,百官们的表现颇是默契,齐齐向着赵俊臣的位置看去。
而赵俊臣也没有让百官们失望,很快就迈步出列,向德庆皇帝呈奏道:“陛下,臣有事要奏!”
见到赵俊臣的表现之后,德庆皇帝的脸上闪过了无奈之色,忍不住轻轻摇头,但还是说道:“奏吧。”
赵俊臣扬声道:“启禀陛下,臣昨日看过了户部的账目,发现江南各地目前用来耕种粮食的土地已经仅仅剩下四百余万亩,只有太祖时期的半成多些,早已经不是我朝最主要的产粮之地,而朝廷目前最重要的产粮之地湖广各府近年来用以耕种粮食的土地同样是逐渐减少,仅仅近十年就减少了百余万亩,全部换成了水果、茶烟等物……若是长此以往,朝廷的粮食恐怕会愈加周转困难,臣希望朝廷能够颁布法令,让各位还田于粮……”
随着赵俊臣的奏呈,百官们同样是纷纷面现无可奈何的模样!
近段时间以来,赵俊臣每天早朝上都会建议朝廷颁布法令驱使百姓们重新耕种粮食,又或者是建议朝廷拨放银两用来大兴水利与灌溉,总而言之赵俊臣依然是没有放弃自己农业改革的最后两项。
可以说,赵俊臣近段时间以来对农业的重视,已经是近乎偏执了。
许多官员甚至是私下戏称赵俊臣为“赵重农”、“农部尚书”,以讥讽赵俊臣这段时间以来的表现。
随着赵俊臣的呈奏结束之后,百官们依然是寸步不让,纷纷出列反对,这已经成为了近段时间以来早朝上的固定流程,赵俊臣每天都会因为这些事情与百官们进行一场激辩,不论是德庆皇帝还是朝中百官都是烦不胜烦,但也都是无可奈何——到了如今,已是没有任何人敢忽视赵俊臣的态度了。
然后,这一天的早朝也同样是在赵俊臣与百官们的激烈争辩中落下了帷幕。
赵俊臣的表现看似偏执,但他通过一场又一场的激辩,却已经是渐渐摸清了百官们的底线!
……
明天无事,会爆发一次,至少万字!
……
记住手机版网址:m.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4xiaoshuo.org。4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4xiaoshuo.org
……
到了第二天,朝议开始之后。
皇极殿内,王保仁正式接任了太子太师的位置,并且在德庆皇帝的圣旨之下,还接手了三法司的协作统筹之事。
这也就意味着,大明朝的律法、判罪、监督之事,王保仁皆是拥有插手过问的权力!
初回京城,就受到了这般器重,得到了这般炙手可热的权柄,按理说应该是百官惊羡、王保仁也应该是春风得意才对。
然而,王保仁接受任命的时候,面色却是有些阴沉严肃,而百官们打量王保仁的眼神也完全没有惊羡的意思,反倒是有些幸灾乐祸。
官场之中,关系网络一向是错综复杂,不论什么事情一旦传扬了出去,就再也称不上秘密,很快就会人尽皆知。
所以,德庆皇帝将黄有容弹劾南京六部的事情告诉三法司之后,这件事情很快就传到了百官耳中,而王保仁负责三法司协作与统筹的事情,也很快就是人人尽知,将这两件事情结合到了一起之后,所有的明眼人皆是猜到了德庆皇帝打算利用王保仁对付南京六部的意图,看似“器重”的任命也只是这个陷阱的一环罢了,也很清楚王保仁如今进退两难、前狼后虎的尴尬处境。
所以,百官们完全没有羡慕王保仁的意思,反倒是有些幸灾乐祸,想要看看王保仁究竟是要弃车保帅,还是要背水一战,但不论王保仁如何选择,他都不会得到任何好处,最大的受益者只会是朝廷中枢。
就在这种微妙的气氛下,王保仁接受了德庆皇帝的任命,也接受了百官们的“诚挚”恭贺。
然而,看到百官们的表情神色,显然是想要看自己的笑话,王保仁又是心中一沉。
事情到了这一步,王保仁已经非常清楚,他必须要尽快做出选择了,不论是与朝廷中枢一起对付南京六部,还是与南京六部一起对抗朝廷中枢,虽然这两种选择对他而言都没有任何好处,但若是继续拖延着,任由百官们看他的尴尬笑话,那么他的威望与声誉就会彻底毁于一旦,这是他更加不能接受的事情!
“最多两天!两天之内,必须要做出决定,这件事情绝不能继续拖延下去了!”
王保仁暗暗下定了决心。
*
此时,德庆皇帝好似完全不清楚王保仁的尴尬矛盾以及百官们的幸灾乐祸,依然是一副器重信任王保仁的模样,面容严肃的缓缓开口道:“三个月前,户部尚书赵俊臣遇刺,可谓是震惊朝野,影响极为恶劣,然而三法司办事不利,迟迟不能侦破案情,朕让王太师负责三法司的事情,也是对三法司的督促之意,还望三法司一定要明白朕的心思,尽快侦破案情,绝不要再让朕失望了,距离朕定下的最后时限还有八天,若是三法司依旧无法破案,那么朕也就只好将你们以‘渎职罪’论处了!”
然后,德庆皇帝又换了一幅和煦表情,向王保仁说道:“王太师,你是老臣子了,一向是经验丰富、敏锐果敢,朕对你也是寄望深重,还望你一定要尽力督促三法司,切不要让他们再生懈怠之心。”
听到德庆皇帝的吩咐后,刑部尚书张伯崇、都察院左都御史杜白、右都御史吕纯孝、大理寺卿方世文等人纷纷出列,齐齐向德庆皇帝保证道:“还请陛下放心,臣等绝不敢滋生怠慢之心,一定会赶在时限之前侦破案情!”
担保之际,三法司的四位主官皆是信心满满,并不像前几日那般心虚忐忑。
毕竟,德庆皇帝已经有了明确暗示,要将赵俊臣遇刺案的脏水泼到南京六部身上了,他们接下来要做的事情不过是尽快落实案情、尽力遮掩线索与证据之中的破绽罢了,“栽赃陷害”、“虚构证据”这种事情对他们而言皆是轻车熟路,只需要三两天时间就能办成!
王保仁心中觉得憋屈,但他不希望百官们进一步笑话自己,表面上依然是一副沉稳模样,同样是缓声答道:“陛下放心,老臣一定尽力!”
在此之前,王保仁在德庆皇帝面前一直是自称为“臣”,这是为了表示自己依然是身强力壮、精力充沛,期望德庆皇帝能够重用自己。但如今,王保仁在德庆皇帝面前的自称已是悄然间变成了“老臣”,这就是刻意展现自己的资历与忠心了,希望德庆皇帝能够看在自己资历与忠心的份上,不要将自己坑得太惨,从某方面而言已经是一种服软的表现。
德庆皇帝似乎完全没有看出王保仁与三法司几位主官的心思,只是满意点头道:“既然几位爱卿这般信誓旦旦的保证,那朕就等着你们的结果了!”
说到这里,德庆皇帝话锋一转,也结束了王保仁与三法司的话题,又说道:“今天的朝议上,除了王太师的任命之外,还有一件很重要的事情,那就是历经两个月时间之后,朝廷四年一度的‘京察’已经是尘埃落定了,这次‘京察’的结果让朕深感欣慰,绝大部分京城官员都在‘守’、‘政’、‘才’、‘年’的‘四格’之中列为一等,在‘八法’之中列为劣等的官员也只是极少数,由此也可见朝廷的政治清明、百官们的勤恳用心……”
听到德庆皇帝的说法,皇极殿内众官员大都是一副振奋模样,但实际上包括德庆皇帝在内,所有人的心中皆是不以为然。
每四年一次的“京察”很大程度上只是走过场罢了,京城里的绝大部分官员都有后台靠山,想要在“京察”中评优并不困难,剩下的中立官员也一定会提前走门路、送好处,同样不会在“京察”中列为劣等,作弊现象极为严重,除非是党争最激烈的时期,否则每次的“京察”大都是皆大欢喜的局面,唯有那些地位低微、没有后台、也不愿意走门路的少数底层官员才会被评为劣等,用来装点门面,纯因政绩不佳而受参罚者并不多见。
事实上,“京察”的优劣评级从来都不是重点,重点是“京察”结束后,究竟有哪些官员会得到外放晋升的机会!这才是各大派系暗中角力的真正战场!
所以,德庆皇帝的话语并没有实际意义,但百官们依然是神情专注,因为他们知道德庆皇帝马上就要说到实际内容了。
果然,说了一番冠冕堂皇的话语之后,德庆皇帝又说道:“借着‘京察’的机会,朝野也再一次挖掘了一批可用之才,值得朝廷重用提拔,经朕与几位阁老商议之后,决定让他们前往地方历练!近两年以来,朝廷先是发生了‘南巡筹备舞弊案’,然后又是苏长畛的贪贿结党案,从京城到南直隶,有许多官员都受了牵连、落了罪名、丢了官位,让朕心中很是失望,只希望百官们引以为鉴,尤其是那些前往地方历练的官员,切要谨记‘忠君爱民’四字!”
说完之后,德庆皇帝向着身边的大太监张德点头示意。
然后,太监张德迈步向前,并且拿起一份圣旨扬声宣布了总计三十一位京城官员的任命,这些官员皆是这次‘京察’的直接受益者,不仅是在“四格八法”中评为优等,并且还得到了外放地方、晋升官职的机会。
事实上,这只是一部分任命,七品以下的任命并不需要在皇极殿内宣布。
因为“南巡筹备舞弊案”与苏长畛的案子,从京城到南直隶的各地衙门出现了许多空缺,所以德庆皇帝这一次的任命规模也要比往年大得多,朝廷各大派系皆是或多或少的收获了好处。
但收获好处最大的,无疑还是“赵党”!
因为周尚景的刻意退让与主动配合,“赵党”总计有一十二位官员晋升成为各地的知府知州,还有十三位官员得到了知县、同知之类的官职。
这代表着“赵党”的根基底蕴得到了极大的增强。
一时间,“赵党”官员们皆是喜气洋洋,朝廷各大派系也是纷纷侧目。
只是,等到宣布结束之后,德庆皇帝并没有继续纠缠京察的话题,只是问道:“京察的事情,大约就是如此了,众位爱卿可还有其他事情呈奏于朕?”
随着德庆皇帝的话声落下,百官们的表现颇是默契,齐齐向着赵俊臣的位置看去。
而赵俊臣也没有让百官们失望,很快就迈步出列,向德庆皇帝呈奏道:“陛下,臣有事要奏!”
见到赵俊臣的表现之后,德庆皇帝的脸上闪过了无奈之色,忍不住轻轻摇头,但还是说道:“奏吧。”
赵俊臣扬声道:“启禀陛下,臣昨日看过了户部的账目,发现江南各地目前用来耕种粮食的土地已经仅仅剩下四百余万亩,只有太祖时期的半成多些,早已经不是我朝最主要的产粮之地,而朝廷目前最重要的产粮之地湖广各府近年来用以耕种粮食的土地同样是逐渐减少,仅仅近十年就减少了百余万亩,全部换成了水果、茶烟等物……若是长此以往,朝廷的粮食恐怕会愈加周转困难,臣希望朝廷能够颁布法令,让各位还田于粮……”
随着赵俊臣的奏呈,百官们同样是纷纷面现无可奈何的模样!
近段时间以来,赵俊臣每天早朝上都会建议朝廷颁布法令驱使百姓们重新耕种粮食,又或者是建议朝廷拨放银两用来大兴水利与灌溉,总而言之赵俊臣依然是没有放弃自己农业改革的最后两项。
可以说,赵俊臣近段时间以来对农业的重视,已经是近乎偏执了。
许多官员甚至是私下戏称赵俊臣为“赵重农”、“农部尚书”,以讥讽赵俊臣这段时间以来的表现。
随着赵俊臣的呈奏结束之后,百官们依然是寸步不让,纷纷出列反对,这已经成为了近段时间以来早朝上的固定流程,赵俊臣每天都会因为这些事情与百官们进行一场激辩,不论是德庆皇帝还是朝中百官都是烦不胜烦,但也都是无可奈何——到了如今,已是没有任何人敢忽视赵俊臣的态度了。
然后,这一天的早朝也同样是在赵俊臣与百官们的激烈争辩中落下了帷幕。
赵俊臣的表现看似偏执,但他通过一场又一场的激辩,却已经是渐渐摸清了百官们的底线!
……
明天无事,会爆发一次,至少万字!
……
记住手机版网址:m.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4xiaoshuo.org。4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4xiaoshuo.org